第7名 唐朝白居易的《早蝉》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这首古体诗借物抒怀,作者在盛夏听到蝉鸣声,似乎在提醒自己鬓角斑白,已近人生之秋,想起自己仍在漂泊流浪,不觉悲从中来,勾起无限愁思。
全诗情景交融,用语凄楚,饱含悲秋思乡之情,能够引起人的共鸣。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
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
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蝉声高鸣,似乎在催促秋风吹落叶,在劝说游子归乡,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起故园之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自然明白,这些不能怪蝉,只怪游子客居日久。此诗将蝉声和悲秋、思乡结合起来,情景交融,韵味悠扬,易于引起共鸣。
断角斜阳触处愁,
长亭搔首晚悠悠。
世间最是蝉堪恨,
送尽行人更送秋。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通过移情于蝉,抒发离别之苦和悲秋之情,同时暗含人生苦短之意。
全诗用语自然清丽,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红树依依古驿西,一声长是报秋期。
新晴忽见横飞过,落晚最伤孤啸时。
阴激英雄增感愤,潜催节物至萧衰。
草根蟋蟀霜前雁,共与愁人染鬓丝。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七言律诗,通过秋蝉哀鸣孤啸,寓意人生苦短,不知不觉间已是白了头。
此诗写景抒情俱佳,借物抒发悲愤而无奈的情感,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