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微生晓芸
编辑丨微生晓芸
前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发明创造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古至今各种伟大的发明都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最早的竹简、牍简,到后来的蔡伦改进的纸张,再到如今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纸张文化,人类书写工具的演变不仅改变了书写方式,更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纸张的发明不仅使书写变得更加方便,更为书籍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我们不再受制于龟甲兽骨,不再苦于竹简繁重,而是能够轻松地记录思想,传承智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又面临着书写工具的再一次改变,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纸张还将继续发挥怎样的作用?数字化是否会取代纸张?
最早的笔记本——甲骨在中国古代岁寒三友,指的是梅、竹、菊这三种植物,它们象征着坚强、坚贞和坚毅。然而,在这个三友之中,竹子的命运却是如此的令人唏嘘。
竹子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本应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护,然而它却因为一种不可逾越的技术限制,被迫承担着繁重的书写任务。
在古代纸尚未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竹简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竹简是用竹子制成的狭长竹片,用于书写文字。
然而竹简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竹子的选材到制成可供书写的竹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竹简的书写空间有限,一片竹简上能够书写的文字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想象一下如果要用竹简来写一本《新华字典》,需要多少竹简才能够完成呢?可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新华字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词典,收录了数以万计的汉字和词语,如果要用竹简来书写,需要的竹简数量简直是惊人的。
即使是口袋里的钱足够,力气也不足以搬运如此庞大的竹简。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古代书写工具的不便之处。
在竹简成为主要书写工具之前人们还使用龟甲和兽骨来进行书写。这些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和记事。
商朝时期,人们迷信鬼神,占卜成了一种重要的活动,商朝王室经常进行各种占卜,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指示,大量的甲骨文记录了商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宗教活动。
然而龟甲和兽骨作为书写材料,同样存在着诸多的不便之处,它们的体积庞大不便携带而且使用时需要一块一块地找十分麻烦。
尤其是龟甲更是王室专用的书写材料,普通人根本无法使用,因此尽管竹简、龟甲和兽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书写,但它们的使用都受到了种种限制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