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你是不是经常都看到诗人游子远走他乡,等到佳节或者月圆之夜都会垂泪思乡,这时候不由得反复咏叹,最后拿出了纸笔。开始写起了那份相思浓厚的家书,而这个时候就有点奇怪了,你会看到古人写字的场景里,他们提笔写字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跟现如今完全不相同,而且翻阅古籍也可以发现,古书上的文字顺序跟现在不同,咱们现在都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写,而古人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没有纸张之前,咱们的文字通常都记录在一片片窄长的竹片上的,古人都是用小巧的刻刀在竹简上留下文字记录。而长长的竹片简牍都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窄长的竹片串起来的。而他们打开竹简的方式通常都是右手托着,左手展开竹简,而写字也是遵循了这个从左往右的原则,而且竹片狭长,只能从上往下记录了。于是这个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写字顺序就流传下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古代存在着尊卑观念的影响,相传在上古时期仓颉造字,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天雨栗,鬼夜哭。这说明了文字的出现是十分神圣的事情,值得人们足够的尊重。古人都认可的是“以上为尊,以右为大”的思想。就像是大家学过的苏轼被贬黄州事件,也叫做左迁黄州。就是说降官的意思。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写字,古人用竹简刻字的时候通常直接是左手托着竹简,右手手持刻刀或者笔墨,等一块写完了就卷起来,这样左手更方便再续上其他的竹简,继续书写。
再说个题外话,咱们现在都从影像资料中见到过到甲骨文,而这些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通常也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刻下来的。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