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悟空问答里有人提出的问题这首曹操的名篇《观沧海》平仄和押韵的问题。
这个时期,格律诗还没有出现,但是古人在音律上还是很有讲究的。
老街来解读一下,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拍砖。
先看一下这首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体裁
这首诗是四言的古体诗,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五言诗,不过曹操最有名的几首诗中《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却都是四言诗。
古体诗对于平仄押韵并不严格,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形成格律诗的规则。
二、关于平仄
四声是由梁朝的沈约等人归纳并提出来的,平上去入中,把上去入归为仄,诞生了平仄之说。这时曹操已经逝去了大约300多年。
但是,四声可能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曹操的这首诗中非常注意平仄的错落,比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平平仄仄,中平中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平平中仄,平平仄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入声。
水何澹澹,中平仄仄。树木丛生,仄仄平平。
这种四言平仄相间的短语,在宋词中被大量的应用,例如《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念奴娇》: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山如画,人生如梦等等
所以说平仄是后人在前人的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前人并没有形成规则,但优秀的诗人却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 沈约 《沈隐侯集》
三、押韵汉魏六朝诗一般是隔句押韵,但是当时的发音与后来的发音差别太大,并不完全附和后期的押韵规则,七个韵字如下:
1、以下四个字作为邻韵,在唐朝也是可以用的,在词韵里边就在一个韵部里。
峙,志,去声四寘。里、起,上声四纸
2、以下3个字有待论证
海,上声十贿 。茂,去声二十六宥 。中,去声一送、上平一东。
3、听下专家的话
王力教授谈到汉魏六朝诗押韵的问题时,他认为这6个字押韵:“海,峙,茂,起,里,志,押韵。”,偶然有押韵处而不用韵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个例子。
道听途说,引玉抛砖,欢迎各位交流切磋,予以指正。
@老街味道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