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22:26:49

撰文:孙秀华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1)

中唐才女诗人薛涛写有《春望词》四首,春景美好悦目,春情动人心魄,是一个混融的整体,犹如一颗圆润的珍珠。薛涛《春望词四首》诗曰: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诗歌的题目也写成《望春词》,四首诗均为五言四句,很有乐府民歌《子夜歌》的风神气韵,也是女子口吻,出语明快,景色清新,情意绵绵。而从整体看,薛涛《春望词》第二首和第三首因“同心草”而相勾联成一体;而第一首和第四首都明言“相思”“两相思”,又因“花满枝”与“花开花落”密切相关,且共有一问一答之妙,形成首位衔接的精巧回环;真是才调高而情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2)

再整体翻译出来,大致的意思与情味便是:

你呀你呀,花开不能和我一同欣赏,花落无法与我一起悲伤;而要问何时最为相思,那一定便是这花开又花谢的美好春天。

怀揽春草挽成同心结,我要把它寄送给心心相印的知己爱人;时光不再,春色匆匆,消息断绝,春愁暗生,春鸟又哀鸣不绝,更是声声惊心。

一天天过去,春风吹老春花,相会却渺茫无期;同心而离居,最终也不能与同心人结合,白白结下了那表达相爱深情的同心草。

春花开满枝头,让我怎能独自承受,反而更让那相思之情涌上心头;爱人不在,谁适为容,我梳妆打扮给谁看呢?每日清晨,对镜梳妆,无语垂泪,春风啊春风,我这满怀的思绪你是否已经明了?

其实,薛涛这四首《春望词》,“皆以浅近而入情,故妙”,本来是完全不必再画蛇添足进行翻译的。但这毕竟是一组感人深切的“幽恨”“怅叹”诗作,值得再三品味。

比如薛涛《春望词》其三里有“佳期犹渺渺”之语,这个“佳期”现在已是惯常应用的熟语了,但其本意是“与佳人期约密会”,“佳”是指“佳人、佳偶”,“期”是指“约会”。而“佳期”最早的出处则是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薛涛所云“佳期犹渺渺”,所表达的是难与心上人会面的愁苦,这跟《九歌·湘夫人》开头一段的情景是全然一致的。从源流承继上考索,南朝梁代沈约《登高望春诗》亦有“佳期空靡靡,含睇未成欢”之“长叹”,这也应该是薛涛所学习的样本。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3)

又如薛涛《春望词》其四诗里有“玉箸垂朝镜”的描绘,美好春光里,美丽的红妆女子对镜垂泪,这其实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文学意象表达。李白有“玉箸落春镜”的俊句;南朝陈代江总《长相思二首·其二》有曰:“春风送燕入檐窥,暗开脂粉弄花枝。红楼千愁色,玉箸两行垂。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而与薛涛“玉箸垂朝镜”语更为切近的是南朝梁代纪少瑜《春日诗》:

愁人试出牖,春色定无穷。

参差依网日,澹荡入帘风。

落花还绕树,轻飞去隐空。

徒令玉箸迹,双乘明镜中。

这诗里也有无穷春色、缠绵相思,更兼落花轻飞去、春愁黯黯来,如此光景,叫人难耐!

而深入细读薛涛《春望词》四首文本,除“春望”或“望春”的主题之外,因突出地写到了“揽草结同心”,以及“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组诗明显还有着“结同心草”的文学主题。

为什么能够“揽草结同心”,“结草”何以达成“结同心”呢?

而具体到神秘的“结草”,实则早有这样的典故。《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曰: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文段的大致意思是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魏犨有个很受宠爱的小妾,但小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而当魏武子病重时,魏武子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把父亲的那个爱妾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后来,“辅氏之役”之时,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忽然看到有位老人把草挽打成结绊倒杜回,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您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您遵从了您父亲清醒时的命令没有以我女儿殉葬,我特来结草报恩。”这便是受厚恩而虽死犹报之“结草”典故的由来。可是,我们在此不关注“报恩”的那一方面,单单深究一下“结草”何以报恩,“结草”何以让有名的将军杜回“踬而颠”因之而受擒呢?其奥秘似乎应该并不在于所结之草多么坚韧,以至于可以真实地“亢”杜回绊倒杜回,而实则在于“结草”此“结”本身似乎具有某种神秘特性,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或者具有某种巫术魔力的附加,类似于厌胜之术。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4)

而把“结草”引入情情爱爱的文学表达,起始于楚辞。屈原《离*》有云:“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诗句里,抒情主人公手“结幽兰”,心有期待,观望徘徊,搔首踟蹰。尔后,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之《客从远方来》诗曰: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故人心不变,我当自欢悦。这里的“长相思”有谐音的味道,是指缝制“合欢被”要用长长的“丝”线。而接下来的“结不解”,本意是说缝制被子要把丝线打结,而引申开来,如此的“结不解”,当然就是姻缘美好两情相悦永结同心的爱的誓言。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延伸到“结”寄寓情爱的芳香植物松树,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万叶集》卷二第144首和歌曰:

磐代野原上,松结犹未松。

吾心似松结,未解古时衷。

这自然也是“缘以结不解”的动情歌咏。

与薛涛《春望词》四首大致同一时代,也一并写了“望春”与“结草”双主题的,有首珍贵的歌辞。这便是中唐时代的《敦煌曲子斗百草辞·喜去觅草四首·其三》:

望春希长乐,南楼对百花。

但看结李草,何时染缬花?

喜去喜去觅草,斗罢且归家。

这是用以歌舞表演的“歌词”,本身便民歌风味很浓。因此,看起来很难理解的“结李草”与“染缬花”,其实是民歌里常用的“谐音梗”。“李草”就是“离草”,指向与爱人分离的情景;“缬花”谐音“携花”,表示与爱人携手“望春”赏“百花”的祈愿。而融通理解“但看结李草,何时染缬花”两句,则“结离草”之动作行为是“有意味的形式”,深具仪式感,其实质与所思所想的爱人最终能够回到身边携手同行密切相关。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5)

而把这个“结”用以表达情爱推到极致的,则是北宋的张先。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词曰: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双丝”当然就是“相思”啊。后来,这两句还凝结为“心有千千结”,被琼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题目,小说也拍成了同名影视作品,且还有同名主题歌曲发行。

而回溯薛涛《春望词》四首,这美好春色,这动人春情,其整体借鉴继承,来自于南朝梁元帝萧绎《春日诗》: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月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以惜春时。

诗歌层层展开,“春情处处多”,处处动春心啊。在这十八句诗里,萧绎写了二十三个“春”字,确如珠玉连环,清脆悦耳。如此高才,这样的帝王本质上其实是位很称职的优秀诗人。

梳理下来,薛涛《春望词》四首在后世也有回响。北宋蔡襄《望春词》诗曰:

霏霏细雨勒梅黄,一望春容十断肠。

平芜古柳青青遍,独使潘郎两鬓霜。

春望情深深,断肠雨濛濛。惜春叹老,蔡襄自比两鬓霜雪的“潘郎”晋代潘岳,这是男子“望春”的视角与心境。

春望词4首赏析,春望古诗诗意解析(6)

女子接受薛涛《春望词》的例子,如明代景翩翩《青楼怨寄郭生·其一》诗云:

欲歌《春望词》,谁是知音者?

门口木兰舟,常系垂杨下。

现今,成都浣花溪畔美丽的望江楼公园里,尚有颇多陈迹可以缅怀,浣笺亭、吟诗楼、薛涛井、薛涛墓……花开花落时,空结同心草。春情处处多,心有千千结。欲歌《春望词》,谁是知音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