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潘石屹如愿考上了中国石油管道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国家石油部的一个研究所工作,总算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每当潘石屹回想起小时候的情景,都会感叹,是父亲的睿智成就了他的一生。
刚开始,新生活让潘石屹对一切都感到兴趣盎然。他每天会提早半小时到办公室,先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给每一位同事沏茶倒水。
可过了几个月后,沉闷平淡的生活让他失去了激情,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让他看不到希望。
直到有一天他看了一份《中国青年报》,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这份报纸大篇幅讲解了改革开放的新思潮,号召青年人要站在改革开放第一线,闯出一番事业。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思想和技术也深深冲击着潘石屹,他想,改革开放第一线,肯定不是在机关,应该在经济特区深圳。
于是潘石屹心一狠,丢掉铁饭碗,揣着80元南下了。
多次辗转,赚取第一桶金
1987年,潘石屹来到了深圳。
可是,报纸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初出茅庐的傻小子,没有钱,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往前走一步都艰难无比。
潘石屹先找了一份咨询公司的工作安定了下来,可混了两年,都没有遇到什么好的机遇,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适逢海南成立了省,让潘石屹感觉会有新机遇。他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转换战场,来到海南。
来到一个新环境,潘石屹决定不再像之前一样任人摆弄,听别人的号令干活,而是做自己的主人。
于是,潘石屹毛遂自荐到一家三百人的砖厂做了厂长,还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小汽车。
虽然不是什么大企业,也不是什么好车,可这一切都是对他的鼓励,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承载着潘石屹对未来的希望,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必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是这条路还没怎么走,就又被堵上了。
1990年底,砖厂*了,潘石屹灰溜溜地回到了海口,穷到只能睡沙滩上的凉椅,把衣服埋在沙子里防偷,连过年想去一家小店蹭着看春晚,都中途被撵了出来。
不过,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机缘巧合下,潘石屹结识了同在外漂泊的易小迪,两人一见如故。易小迪随后帮潘石屹引荐了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几人兴趣相投,相谈甚欢。
他们常呆在一起吹牛聊天,展望未来,过了一段时间,几人商量着,要不一起开公司吧。
说着容易,做着难,潘石屹心里直打鼓:开公司,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我们能开的起来吗?
说实话,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可是,牛都吹出去了,总不能就这么认输吧,这也太怂了。
于是,兄弟几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注册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也就是万通的前身。
冯仑通过自己的人脉,从北京的一家信托公司高息借到了500万,接着又以此为抵押贷款1300万,买下了八栋海边别墅。
这在当时人均不到200块工资,冯仑如此大手笔,让哥几个大为惊叹。
房子弄到手,冯仑就交给潘石屹去卖。凭借几年摸爬滚打的历练,潘石屹也算是心眼活,眼头亮,说话溜。
开始,有个山西商人看上那些别墅,准备以每平4000元单价买。
都谈得差不多了,突然一个内蒙商人横*进来,愿意以4100元全部购买,可山西商人却不干了。
有竞争才好抬价,潘石屹心里乐得开了花。
后来,他把3栋别墅以每平4200元的价格卖给山西商人,又把其余的5栋别墅以每平6100元的价格卖给内蒙客户。
一番倒腾,大家皆大欢喜。
除了还借款和利息,潘石屹几人数月就凭空赚了300万元。
那几年适逢海南地产的疯狂炒房期,也是后来被冯仑成为“野蛮生长”的时代。
那会冯仑常挂嘴上说:“我们没钱的时候都能赚到钱,要是有钱了,还指不定得赚多少。”
可就在大家乐不思蜀时,潘石屹却看到了未来发展的不稳定。
在海口市的规划中,报建的面积量很大,人均住房面积四五十平方米,而在北京,才不过七八平方米。
并且,当时不到三十万人的海南却有近两万家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长久下去肯定没赚头。
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潘石屹再次离开了,这次他选择了北上,去了北京。
果然如他所料,海南房地产在他离开的那年开始崩盘,许多人花出去的钱都打了水漂。
潘石屹他们却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