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座寒山,海拔九十九米,位于苏州寒山寺以西直线距离约八公里处。如此距离,说明寒山寺不在寒山之中,自然寺名与寒山无关。“寒山寺”之名并非因山取名,亦非帝王御赐,而是因人得名,此人就是唐代贞观年间的著名诗僧寒山。
苏州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五〇二年至五一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太宗贞观年间(六二七年至六四九年),名僧寒山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期,著名佛教禅宗僧人希迁在此创建寺院,题额“寒山寺”。寒山寺为佛教禅宗临济宗寺院。在寒山寺创建后的一千四百多年内,先后数次遭到焚毁,而后又数次重建。
苏州寒山寺与京杭大运河的位置关系图
苏州寒山寺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中段北端东岸,这段运河呈南北流向,寒山寺距离运河近到只有二十米。一般佛教寺院建筑多为坐北朝南,而寒山寺则是坐东面西,朝向京杭大运河。
苏州寒山寺建筑分布图
一般佛教寺院建筑布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要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分布,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建有钟楼与鼓楼、东配殿与西配殿等从属建筑。而寒山寺内建筑没有遵循严格的中轴线及两侧对称布局原则,天王殿、大雄宝殿、寒拾殿、藏经楼等虽呈东西分布,但却不在一条直线上;钟楼位置更是特别,位在寒拾殿和藏经楼附近;寺中处处皆院,并且错落相通。
现存的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寒拾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等。寺内文物古迹甚多,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有文徵明、唐寅所书《枫桥夜泊》诗碑文残片,有寒山和拾得石刻像,还不乏由他处移来的文物古迹如大雄宝殿内的十八罗汉像和寺内西南隅的花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