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评价袁绍八个字,曹操对袁绍的评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16:38:11

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不复言,遂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操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

从本篇开始,我们将铺垫很长的前戏,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讲得清楚自官渡之战开始,曹操灭袁的前世今生。

首先,从郭嘉说起。

曹操并不是郭嘉的初恋,郭嘉的第一任老板是袁绍。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当时天下大乱,袁绍不仅是所有人当中名气最大的、反董最坚决的,而且是实力最强的;再加上家族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加持,自然容易吸引到四方豪杰。而郭嘉呢,大概也是跟着这股人潮,一起跑到了袁绍那里。

但时,只待了几十天,郭嘉就想走了。

为什么呢?他看不上袁绍

而且,他还想拉着两个小伙伴——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一起私奔,使了劲的撺掇。但两人却不愿意走,他们对郭嘉说:袁绍首倡反董,有恩于天下,大家都来归顺他。而且如今他实力最强,你还能去哪里呢?

听完这话,郭嘉只觉得孺子不可教也,便自己开溜了。通过荀彧的推荐,郭嘉到了曹操那里。在跟曹操一番对谈之后,两人对上了眼,从此私定终身。


郭嘉此后在曹操集团的作用和地位有多重要,无须赘述。他很多具体的谋划策略,我们在之后的文章中也会有所提及。今天,我们只主要分析一个问题:

郭嘉到底看不上袁绍什么?

郭嘉到了袁绍账下,肯定是见过袁绍的,而且还有过深谈。这和“萧何月下追韩信”时韩信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韩信那时候,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刘邦。但是,也正是这有限的接触,让郭嘉丧失了对袁绍的信心,最终决定离开。

在对郭图和辛评的劝说中,郭嘉提及了他对袁绍的具体看法,以及自己离开袁绍的原因。郭嘉首先说:有智之士要审慎地选择主人,才能保全自己,建立功业。袁绍只想仿效周公姬旦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然后,郭嘉指出了袁绍的具体缺点:“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翻译过来就是: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

因此,郭嘉决定离开。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郭嘉用八个字,概括了袁绍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重大缺陷。

“多端寡要”,即事务繁杂,缺少重点,说的是袁绍做事没有条理。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部门、团队,组织越大,事务只会越多。如果你只是带领一个小组攻坚克难,那么你需要的,主要就是业务钻研能力。但你若是一家大企业的CEO,那么不管你的精力有多旺盛,你也不可能像小组长一样,处理完公司的每一件小事,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对于大企业的领导者而言,事情千头万绪,但一定要分得清主次,把握得住重点,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这些都是做事之前首先应该考虑的。

这对领导者的要求,就是逻辑清晰,条理顺畅。

但很遗憾,袁绍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像你身边那些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领导们,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事情太多太杂,而是他们就抓不住重点。


郭嘉指出袁绍的第二个问题,是好谋无决——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

层级越高的领导,越不需要掌握具体的业务能力。领导是拿来干嘛用的?是用来做决定的:在广泛听取各种意见以后,综合多方因素,作出最优决定。——当然,话是如此,但事实上有多少领导能够做得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袁绍,就是做不到的一个。

他能做到前一半——“好谋”,事情一定要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的考虑。但是,等真用得着他来做决定的时候,他却又总觉得还有未尽事宜。于是到了最后,他就只能是“无决”了。这是袁绍的第二个重大缺陷。

岗位不同,对人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及刘表的能力问题。当时我们就说过,刘表是标准的三公之才,在承平之世,能统筹兼顾,治理有方。但是,把他放在乱世之中割据一方,那却实在是强人所难了。荆州这块沃土,到了刘备的手里就能撬动天下,但在刘表手里,却只能是“自守足矣”。

袁绍的问题也在于此。只不过与刘表不同的是,袁绍的问题不在于缺乏争夺天下的眼界,而在于没有具有一个一把手所应具有的能力。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袁绍,如果他不是一个军事集团的实际决策者,而是和前篇所说的荀彧一样,是个二把手,那么郭嘉所指出的他的缺点,其实是很有可能变成优点的。

“多端寡要”,对于决策者来说是抓不到重点,但对于执行者来说,却可以理解为面面俱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他都能想的到,这是考虑周全。而且,执行者是并不需要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决策者自然会告诉他。

“好谋无决”,同样也是一个二把手的珍贵品质。作为一个参谋,不就是要提供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想法,供决策者选择么。

行文至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抽出了具体的身份,仅单独考察能力,那么袁绍和荀彧,很可能是一种人。但历史的悲哀就在于,好好的一个执行者,被放到了决策者的位置上。而这种错误的严重后果:优柔寡断、狐疑不决、不知轻重......在之后的官渡之战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放大——这将是我们下一篇文章的主题了。

每一个失败,都有其必然。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历史上,决策和参谋完美结合的最知名CP,应该是“房谋杜断”了:房玄龄长于谋划,杜如晦精于决断。但如果反过来,让房玄龄负责决策呢?那必然如袁绍一般,“好谋无决”。同样,如果让杜如晦做个参谋,那也只能是考虑不周,武断专横了。

郭嘉看到了袁绍的这两个重大缺陷,所以毅然决定离开。走前,他并没有私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把这番见解大方的分享给了郭图和辛评,并建议他们俩跟他一起走。

但郭图和辛评却没有离袁绍而去,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与郭嘉不同,两人看中的是袁绍的优点。具体来说,包括两条:

1、袁绍首倡反董,于天下人有恩,贤能之士也大都归附袁绍;

2、袁绍势力最强。

两人说的对吗?都对。郭嘉也是眼见于此,知道没有办法说服两人,才最终自己离开。

我们知道后世的历史,知道曹操击败了袁绍,所以会说郭嘉有先见之明,而认为郭图和辛评二人见识短浅。但是,若我们站到双方对话的那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真的能说郭图和辛评无知愚昧吗?

恐怕不能。

因为就算郭嘉“知其不寤”,也没有办法反驳两人的这种观点。袁绍麾下,的确人才众多;袁绍势力,也的确最强。反过来,你郭嘉说袁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曹操就没有缺点了?

因此,我们得说:袁绍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存在的。甚至于袁绍身上的种种缺陷,他手下人也是一清二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愿意跟随袁绍。因为他们更看中的,是袁绍的优势。

而这,可能才是真实历史场景中的选择:面对袁绍的优势和劣势,郭图和辛评更看中优势,他们觉得袁绍的先发优势实在是太强,所以成功的概率极大。而郭嘉则更关注于劣势,他认为袁绍的缺点太大,大到他无法容忍。

这就像近些年来的公务员招考:热衷于其中的人,觉得收入高,未来稳定;持否定意见的人,则认为工作平淡,没有前途。

你能说谁错了吗?在做选择的那一刻,谁都没错。无非只是这些约束条件在每个人那里的评价不同罢了,有些人就追求生活的安稳,有些人却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液赶考场。你所走的路,都是你自己选的。

- Review -


- More -

文字内容原创

转载请移步公号获取授权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三国之前内容已归档入

微信公号“喻以流年”

不再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郭嘉评价袁绍八个字,曹操对袁绍的评价(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