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篇写得是“三家分晋”,其中第一节写得又是“智宣子立后”的故事。话说晋国的*智宣子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智瑶为接班人,结果宗族里的智果反对说智瑶不如智宵。他给出的理由是,智瑶优点很多,比如他英俊高大,骑马射箭的能力双全,口才好会说话,性格也坚毅果断。但是他也有一项致命的短处,就是为人不够仁义忠厚。如果他用自己的五项长处去控制别人,行不忠不义之事,那么谁能跟他长久友好相处,那时智氏恐怕就离灭亡不远了,结果智宣子听了不以为意。
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有一次他与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喝酒,期间智襄子故意侮辱了韩康子和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臣子智国就跟他说,主公您一定要小心提防否则灾祸很有可能发生。智瑶就说,我明明掌管着人们的生*大权,我不给他们降灾祸就不错了,他们还敢暗中搞事不成?智国于是又说,贤德的人往往能够谨慎小心,所以才不会招致大祸。可主公您却在宴会上将人家的主人和相国都侮辱了,还认为没关系,蚊虫蚂蚁尚能害人,我们岂能不早作防范?但智瑶跟他父亲一样听不进去。
后来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当然不想给,他的家相段规说,不给他定要讨伐,不如给他,他得手之后愈加狂妄还会向别人索要。这样我们不仅免于一场灾祸同时又可以伺机而动。结果骄傲的智瑶果然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当然也不想给,这时他的家相任章说,但欲取之,必先予之,天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我们不如表面上答应他,然后暗中找到同盟共同对付他,何必我们亲自去做他的敌人。结果智瑶要到赵襄子这碰了钉子,智瑶怒不可遏马上率领韩、魏两家军队一同前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逃到先主最得民心的晋阳,眼看晋阳城即将完全被水淹没,赵襄子派人悄悄去找韩魏二人,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随后韩魏赵结成同盟,里应外合,大败智瑶。
2、
郭靖是金庸笔下被着墨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事迹贯穿《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郭靖有几个最显著的特点,第一,天性愚钝、不聪明,为人真诚厚道,一辈子没有耍过半点小聪明,初看“又傻又笨”;第二武功盖世,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左右互搏、空明拳等等;第三,武林高手们都想收他当徒儿,所以师傅特别多,洪七公、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等等,他学得并不快,领悟能力也一般,但正因为“心眼死”从不偷懒,所以学什么都一门深入;第四,一辈子亲身践行了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他看来,行侠仗义、济危扶困还远远不够,真正的江湖侠士还要心系苍生、为国为民。
第五、一生重情重义,对国家人民尽忠,对父母双亲尽孝,对朋友义薄云天,对妻子忠贞不二,对后辈关爱有加。他曾在勉励杨过时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郭靖用一辈子的时间身体力行了从“愚”进化到“大智若愚”的成长蜕变过程。看到他怎样为人处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江湖前辈们都会对他青眼有加,为了朋友即使被打也不背叛,给他重金相谢他也不要,不论对武林前辈、无名小辈抑或像杨康那样狡诈之徒,他都真心以待。张无忌曾说:“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这夸得就是威震武林的前辈郭靖。郭靖的一生遇到那么多贵人的提携帮助,跟他最后成长为一代心系家国的大侠是绝对分不开的,为什么前辈们都喜欢他相信他,不是因为他聪明能力强,反而恰恰是因为他身上从始至终伴随左右的朴实真挚、忠信仁厚。
3、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大意是说,智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胜于他的德行。才能和德行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人并不能够分辨它们,只把它们统统称之为贤才。聪明、明察、坚毅、果断是才,正直、忠厚、公道、平和是德。才是德的辅助,而德是才的统帅……所以,德才兼备的人是圣人,德才皆无的人是愚人,德高于才的是君子,才高于德的是小人。
但凡我们在识人用人之时,如果不能得到圣人和君子,就算选择愚人,也不能选择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利用自己的才干做善事,而小人往往利用自己的才干做坏事。利用才干做好事,善行便没有做不到的,利用才能做坏事,那就会无恶不作了。愚人就算想要做坏事,因为他的才能不够,所以难以做出大的危害……古往今来,国家的乱臣,家庭的不肖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而颠覆得太多了 ,难道就只智瑶一个人吗?
《论语·颜渊》中有樊迟问仁的故事。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智,孔子回答说是了解人就是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就给他举例说,选用正直的人,不用那些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人改邪归正。由此可见,在识人选人用人这个问题上,古圣先贤们立场其实本质都是一致的。仁者爱人,大智若愚,厚德载物,德是一,没有一,不论后面有再多的零,都徒劳无益。做人做成郭靖郭大侠那样忠孝节义的完人恐怕很难,但即便如此,也万万不能做智伯那样唯独“缺德”的能人。识人用人者亦然。
谢谢关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