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自清,大家对他的印象除了那些优美的散文,就是他的民族气节,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面粉。
比如*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件事:“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朱自清就是因为拒绝吃美国人的面粉,才被饿死了。
其实,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朱自清是在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但是,我们看他在去世前几天的日记,7月28日写道:“编教科书。访达元、冠英。多食,需注意。”
7月29日写道:“工作进展迟缓。仍贪食,需当心。”
7月31日写道:“读书少许,女仆偷饼干,令人不快,这也算是财富均等吧。”
可见,当时的朱自清家里并不缺吃的,经常“多食”、“贪食”,甚至女仆还有饼干可偷,在这样的条件下,朱自清怎么会饿死呢?
其实,朱自清真正的死因,是他得了很严重的胃病。
朱自清在日记中就经常提到自己的胃病,因为长期战乱,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让他的胃病越来越严重,最终不治身亡,年仅50岁。
那么,*说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不是事实呢?当然是事实。
在1948年6月18日,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来找朱自清,带来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面粉宣言》,上面有很多著名教授的签名,吴晗想请朱自清也签名。
美国人“援助”的面粉,是建立在侮辱中国人人格的基础上的,但凡有点骨气的中国人都会拒绝,因此,朱自清也在这份宣言上签了名。
在他去世当天,还对家人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这就是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来源,体现的是他的民族气节,其实与他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提到这件事,重点也是在宣扬朱自清的骨气,说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而不是说他是因为“不领美国救济粮”而饿死的。
当然,朱自清拒绝领美国面粉也是有代价的,他在签名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必须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
那么,这600万法币到底是多是少呢?我们可以看看1948年时的物价,当时,在上海买一个鸡蛋需要1万法币,买一斤猪肉竟然高达240万法币!
吴晗后来回忆说:“1948年,买一包纸烟要几万法币,教授的薪水月月都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也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我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
在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越来越恶化的通货膨胀,发行了金圆券,规定1金圆券能兑换300万法币,而当天的上海面粉是每袋7元6角金圆券,也就是说,朱自清说的600万法币,也就能买到0.26袋面粉。
所以,美国人“援助”的面粉,其实也并不多,只能稍微改善一下而已。
在民国时期,虽然官僚腐败非常严重,但是对文化界还是不错的,那些有名的教授的工资都很高,足以支撑他们的“小资生活”,即使是朱自清这样不善交际的人,也会经常去跟朋友们打牌玩乐,远比普通老百姓要过得好。
所以,在1948年,虽然这些教授们的生活都很苦,但也不至于饿死,朱自清的死因其实是因为他有严重的胃溃疡,是因病而死。
试想一下,如果朱自清真的穷到了那种地步,他的那些教授朋友们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参考资料:《朱自清传》《民国碎片》《中国历史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