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中并不富裕,兄妹8个,排行老三的姚玉忠,在小的时候,为了贴补家用,他需要每天独自骑上自行车,拉上编好的竹筐,到周围的各个村子里去叫卖。
但是卖竹筐赚来的钱毕竟是太少了,一心想赚大钱的姚玉忠中途又去了砖窑厂搬砖,但这样还是来钱太慢了。
这时候的姚玉忠不禁想起了16岁时曾师从父亲的朋友,学过一些手工艺,而后听说接触过的盗墓行当。
于是他开始一边在砖窑厂搬砖,一边读书,研究风水、易经,研究红山文化。
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这丝毫不影响姚玉忠的“学习”决心,风水易经红山文化似乎还真让他研究透了。
原来村子里下大雨时,村民会捡到石器、玉器墓葬东西的传说是真的,而这正是红山文化墓葬的一大特点。
红山文化墓葬所采用的形式多为“积石冢”,也就是用石块垒起来做石棺墓,然后再将其,埋在山顶,而且一般埋的不很深。
得益于这样的形式,历经千年,许多积石冢就暴露于地表,而冢里的陪葬品也随之流落民间。
不过暴露于地表的积石冢毕竟还是少数,在整个红山文化遗存一带,还有很多未发掘的积石冢。
而按照积石冢埋葬的形式来看,挖掘它们并不具难度,但是为什么多年来还是有很多未发掘的积石冢呢?
问题是在积石冢位置的确定,红山文化遗存被发现之后,曾有西安、洛阳等地的很多盗墓者来到这一带,想要从事盗墓活动,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无功而返,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不行,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红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