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红楼梦的读者,大多喜欢林黛玉,而看过87版红楼的小伙伴,多半又因林黛玉一角而喜欢上了她的扮演者陈晓旭。
陈晓旭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因为出生在凌晨4点,故名。后来陈晓旭查过玄学方面的书,她名字的笔画意蕴是:万朵红云连旧府,一轮明月照前川。寓意家中平安,前程似锦。陈晓旭后来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
其实晓旭还曾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陈(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也)芬。拍完红楼梦之后,她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公开说过这个小秘密。她出生前,母亲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一陌生老叟对她母亲说,若生女儿要取名芬,这个名字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尤其字,一般字典查不到,陈母不解何意。
后来查辞典才知道,指的是生于南方的一种香草,而陈晓旭是辽宁鞍山人,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妞,跟南方没有任何关系。晓旭后来在北大的红楼文化节上再次提到这个故事,台下一片掌声,可见这个名字对她的影响之深。
晓旭虽然不是南方人,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黛玉家在姑苏,前世又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这与晓旭母亲梦到的名字不谋而合。
虽然晓旭最终没有叫这个名字,但她却演了林黛玉这个角色,且是公认最经典的一版。后来在商海打拼成功的晓旭,依然喜欢别人喊她黛玉。若干年后晓旭也曾说,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
事实上,晓旭小时候就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她就因为孤独且忧郁,瘦小且弱不禁风,被人称为林黛玉。等到她真正读了红楼梦,了解了那个葬花的女子,她才真正理解林黛玉,爱上那个冰清玉洁,清高孤傲的女孩。
《红楼梦》也是少女时期的晓旭最喜欢的书籍,她曾把黛玉的诗抄写在日记本上,后来自己也学着写诗。她自荐进红楼剧组的那首《我是一朵柳絮》,像极了黛玉的咏絮词。
一、陈晓旭是如何给红楼梦剧组写信的?
198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陈晓旭正蜷缩在沙发上看那本百读不厌的《简爱》,这时候男友走来,说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她。其中一个便是《大众电视》杂志上刊登的央视筹拍《红楼梦》,戴敦邦谈怎样选宝黛钗的信息。
男友之所以让晓旭看这个,是因为他知道晓旭深爱红楼,钟爱林黛玉,生活中的她,也是别人眼中的林黛玉。
男友找到纸和笔,让她别发呆了,赶紧写信。晓旭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写给谁。男友说,直接写给导演王扶林,告诉他你就是林黛玉的最佳候选人。
晓旭觉得中国这么大,谁会注意到她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而且是写信自荐,这么难为情的傻事,她才不干呢。于是她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坚决不写。
男友不忍晓旭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就用起了激将法,他说晓旭胆怯,明明自己外形、气质都很符合,为什么不敢去尝试呢?
一席话真的激起了不服输的晓旭,她不服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敢写。男友又故作天真地问她,你敢吗?晓旭把头一甩,说,当然敢。男友就把纸和笔都往晓旭面前一推说,那么,写信吧。
晓旭咬咬嘴唇说,写就写,就这样她很快写好了信,然后男友找了一张晓旭的照片和刚刚发表的两首小诗(一首是我们后来熟知的《柳絮》,一首是《小麻雀》),一起放进了信封,拿着就出门去了。
就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夏日傍晚,再平常不过的一对情侣之间的对话,却成就了日后的晓旭。
她在男友的激励下,给红楼梦剧组写了自荐信。六天之后,她就收到了王扶林导演的回信。紧接着便是到北京面试,漫长的等待,进组培训,开拍……
四年之后,伴随着红楼梦的热播,陈晓旭也一夜之间成名。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的一股不服气的劲儿,成就了她的一生,也成就了林黛玉一角。
那一年,晓旭刚刚18岁。
二、王扶林导演面试陈晓旭始末
陈晓旭收到王扶林导演的回信,让她立马去北京面试,之后她就瞒着团里偷偷买了火车票,跑去了北京。
王导在信里还有言在先,去北京面试,食宿自理,如果未能入选,路费也不给报销。即便这样,晓旭还是收到信后立马就出发了。
不得不说,当时只有18岁的晓旭,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就敢一个人偷偷跑去北京,还是非常勇敢的。
晓旭出发前还曾问父亲,怎么打扮才好。父亲就说,穿平常的衣服就好,如果刻意打扮,反而会遮盖她本来的光彩。
晓旭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就这样一身自然朴素的出发了。
以前没有高铁,当时的鞍山也没有机场,即便有估计晓旭也坐不起,只能坐绿皮火车。因此,两天之后,晓旭才到北京。
晓旭并没有直接见到王扶林导演,而是剧组的另外两个老师先面试了她,相当于是初选,通过初选才能见到导演。
两位老师先后提了上百个关于红楼梦的问题,这对熟读红楼的晓旭来说,自然不是难事。她很顺利的通过了初选,于是他们与晓旭约定,第二天上午十点,在当时的华侨大厦七楼接受王扶林导演亲自面试。
不巧的是,第二天下了很大的雨,略显瘦弱的晓旭,穿着一身浅绿色衣裤,撑着一把绿色小伞,到了目的地之后,头发和裤脚都湿了,手里拎着一把还在滴水的伞,她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了王扶林导演面前。
期间,王导和她促膝谈了红楼梦里的不少人物,如黛玉、妙玉、平儿等,最后还说,像她这个年龄,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不多。她不但熟,对红楼梦人物还有自己的看法,很不简单。
她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以及张口就来的诗词歌赋,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小姑娘,不仅熟读红楼,还会写诗爱做梦有文采,这在80年代,很了不起。
后来王导又告诉她,来早了,要过段时间才开始选演员录像,问晓旭是否能等,晓旭说自己是偷偷跑出来的,下午就要坐车赶回去。于是导演就让晓旭回去等通知。
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晓旭有些沮丧,也感到茫然。乘电梯下楼时,电梯门即将关闭时,导演提醒她,要保存好车票,下次来时好报销。
听到这句话,晓旭开心极了,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于是走出电梯时,一蹦三跳地下了台阶,走到人行道上。这时的晓旭,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三、漫长的等待和难忘的会面
陈晓旭被王扶林导演面试之后,就回到了她所在的鞍山市话剧团,一边工作一边等剧组消息,然而晓旭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横跨了夏秋冬三个季节。
她从郁郁葱葱的夏天,等到落叶萧萧的秋天,再到白雪皑皑的冬天,依然没有剧组的半点消息,这期间晓旭总是想着想着就出了神。
当然,一心想演林黛玉的晓旭,并没有只是停在漫长的等待中,等到冬天结束的时候,她已经又把红楼梦原著读了两遍,还记了一大本笔记。
她哪里知道,就在她等待的日子里,剧组兵分几路,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选秀呢,也算是开启了中国内地全国海选的先河。上海、成都、扬州、南京、安徽……只要听说哪里美女多,剧组小分队就火速奔往哪里。
毕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人,个个都是才貌双全的贵族公子小姐。王导早就给出了选拔演员的标准:要有古典气质,不能人高马大,不能超过23岁……
陈晓旭也不会知道,此时剧组的另一个工作人员,正翻看着她写的自荐信,正品读着她写的小诗,并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晓旭后来去剧组报道时,也是她接的晓旭,并第一眼就认出了晓旭。
她就是后来演了尤氏一角的王贵娥,在她看来,陈晓旭就是她心目中的林黛玉人选,晓旭也是她所看到的自荐信中唯一一个成功入围的,正是她把晓旭的照片贴到了可入选的册子里。
1984年的春天,桃花盛开的一个下午,晓旭也终于等来了她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剧组工作人员来接她进组,并给她请好了假。
从1983年的夏天到1984年的春天,出生于1965年10月29日的晓旭,在这期间,过了自己的18周岁生日,这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得知入选的晓旭,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谁演林黛玉。单纯的她哪里知道,所有角色都要在培训试镜之后才能确定。然而,晓旭已经看见她心中的红帆了。
到北京后,晓旭来到了剧组的培训基地圆明园,王贵娥早早地发现了秀丽的晓旭,迎上去问她是不是陈晓旭?晓旭很惊讶,问她怎么知道。王贵娥就背起了晓旭的那首我是一朵柳絮的小诗。
王贵娥记不得后面几句,晓旭就接着背了出来。王贵娥夸她是个小诗人。晓旭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低下了头。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刚过了18岁生日的小姑娘呢。
晓旭不会想到,五个月之后,全剧组的第一场戏的第一个镜头在太平湖开拍,正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那也是她的第一场戏。
四、全方位的培训和第一次角色扮演
晓旭进组后,与所有演员一样,都与剧组签订了同工同酬的全程合同,每天补助3块钱,外加1块钱床板费,这在今天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在拍摄条件极为艰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却是家常便饭。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住所条件也不好,常常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少的时候4人一间,用的是公共厕所和浴室,这可能是现在的演员无法想象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一批进组的四十多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古典文化的培训。
先是听周汝昌、胡文彬、邓云乡等红学家讲课,从人物、习俗、历史背景到诗词歌赋,无所不有。再是学习书法、古筝、绘画、围棋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当然,熟读原著是必须的。还有专门教习坐立行走的仪态老师,每天练形体,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这群大多数并非专业出身的青年演员,尽快找到红楼梦里所描述的贵族的公子小姐的感觉。
培训告一段落之后,便是各人自选片段环节,此时尚未按角色分组,每人都可以扮演自己想演的角色,剧组的老师们会根据大家的表演初步分组。
晓旭扮演的自然是黛玉,她本就是奔着黛玉一角而来,从未考虑过其他角色。
当时和她一起分到黛玉组的还有三人,按最开始的条件,她只排到第三位。前两位是张蕾和张静林,也就是后来分别扮演了秦可卿和晴雯的演员。她后面是王晓洁,后来扮演了秦可卿的丫鬟宝珠。
当时黛玉刚刚过了18岁生日不久,但她只有83斤,实在太瘦弱,且有些发育不良。她问同室的女孩,自己适合哪个角色。女孩说她不适合小姐,像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演个丫鬟倒可以。
虽然在外形上晓旭并不占优势,甚至还有人说她鼻子大。而当时的张蕾和张静林都非常漂亮,但晓旭懂黛玉,她认为黛玉是个非常真实的女孩,敏感、多思,不谙世故,寄人篱下的自卑,让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戒备……
她选的片段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因为宝玉人选还未找到,当时是后来演了探春的东方闻樱给她搭的戏,但她觉得自己演得不好,当时穿的戏服肥大,状态也不好。
她没想到的是,黛玉组的四个人选,经过第一轮初选,最终其他三人都改试其他角色,黛玉组只剩下晓旭一人。
但导演组并没有完全确定她演黛玉,毕竟这个角色太经典太重要,可以说是红楼梦的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林黛玉的角色是否出彩,决定了整部剧的优劣。
晓旭不知道的是,当时导演组讨论的结果是,如果找到更适合黛玉的人,晓旭可能被替换掉,因为身材瘦小,有人就建议安排她演惜春。
五、天上掉下个林黛玉
陈晓旭所在的黛玉组,经过第一轮录像选拔,最终只剩下她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一定是最终的林黛玉人选。
关于黛玉人选,剧组当时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有人说张蕾不错,但也有人说她年龄偏大了些,皮肤质感稍差,且没有大家闺秀的气度。张静林虽然漂亮,但眼神太亮了,迫人。王晓洁又太过老实。
有人认为陈晓旭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年轻瘦弱且有诗人气质,但也有人认为她不够美,鼻子大了些。甚至还有人建议,让晓旭去做手术,把鼻子削掉。
但如果非要从黛玉组的四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来,无论是年龄,身材,样貌,气质,陈晓旭是综合素质最高的一个,因此其他三人都被淘汰,最后只留下晓旭一人待定。
因为第一次没有发挥好,晓旭心里一直没底,她曾给父亲写信倾诉,如果自己演不了小姐,演不了林黛玉怎么办?父亲回信说,你就是冲着林黛玉去的,如果演不了黛玉那就放弃吧。演别的角色你不舒服,观众看着也别扭。
父亲的这番话,无形中给了晓旭力量,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演林黛玉的决心。
导演王扶林对晓旭的第一次表演也不是很满意,还曾跟晓旭聊过,如果演不了林黛玉,演别的角色是否可以。晓旭说,如果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认为林黛玉演了其他角色。言下之意就是,除了林黛玉,别的角色我不考虑。
晓旭的话,也让导演对她有了信心。就这样,不久之后,又开始了第二轮录像选拔。
这一次晓旭被指定表演“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的片段。晓旭压力很大,因为原著里这一段,林黛玉把刘姥姥比喻成母蝗虫,说完后,大家都笑的前仰后合。而晓旭排练了两次,她说完台词,大家都笑不出来。
王导压力更大,他比较看好晓旭,但晓旭第一次没有发挥好,他很不放心。他对晓旭说,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了。也就是说,如果晓旭这一次再没发挥好,黛玉一角可能要重新选了。
晓旭深知,一旦这次被否,基本也就宣告了自己与林黛玉无缘,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此时的她比任何时候都紧张,也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胜出。
录像结束后,大家都去会议室看回放,这是决定大家“生死”的关键时刻,谁演什么角色,这一次基本就确定下来了,但晓旭却没有勇气去看,而是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她不敢去面对那种紧张的气氛,万一自己再次演砸了……她不敢想。
晓旭更想不到的是,就在当天夜里,金陵十二钗角色已经尘埃落定,且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没有等导演第二天宣布结果,就因为被一个女孩无意间听到而泄露出去,当晚便上演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壮观场面。
第二天晓旭还拉着后来演了秋桐的沈璐去偷杏子,回来后大家去会议室,听导演宣布最终角色扮演名单。陈晓旭紧张的捏着衣袋里的杏子,但有一种预感告诉她,她成功了。她与导演几乎同时念出:林黛玉——陈晓旭扮演。
就这样,现实中的林黛玉真真正正地诞生了。三年之后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陈晓旭等人一夜成名。
谨以此文,纪念陈晓旭,缅怀永远的林黛玉。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参考资料:
《宝黛话红楼》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王贵娥著
《黛玉出家记》刘瑜著
《1987,我们的红楼梦》欧阳奋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