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阕的意象,沁园春长沙上阕赏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6:21:01

引子

伟大诗人*《沁园春.长沙》的结构,是诗人胸怀无产阶级革命家远大理想,运用理想之意,寻找物象作为意象表达,最终形成全诗深邃的意境。

品读伟大诗人*诗词《沁园春.长沙》,可以品味其中的理想境界。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

例如,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心系广大民众,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杜甫为民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再来品尝伟大诗人*诗词《沁园春·长沙》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理想是诗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意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人民领袖*信誓旦旦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理想之歌。

品读伟大诗人*诗词《沁园春.长沙》,可以品味其中的意象境界。“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例如,诗仙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写景,其实是在写景抒情。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理想向往,体现在诗人的神驰目注中,诗人的心潮,体现在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中。

中国传统诗论,主张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意象通常指借以大自然景观,作为诗人寄托情思的物象。我们再来欣赏伟大诗人*《沁园春.长沙》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意象,不难发现,诗人的理想之意,借助“鹰”“鱼”等物象之形来进行表达:“万类霜天竞自由”。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品读伟大诗人*诗词《沁园春.长沙》,可以品味其中的意境境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例如,大诗人白居易《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豁达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我们再来欣赏伟大诗人*《沁园春.长沙》上阕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挥毫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新颖形象地以峥嵘形容岁月,展现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英雄画面。以情为经线,以景为纬线,构建这首词的崇高美,交织成为壮丽山河画卷。

结语

通过欣赏《沁园春.长沙》,我们可以看到,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理想主观与景物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理想之情与客观景物的结合体。诗的主题是理想,牵动与词句相关的意象,构建与全篇对应的意境。

沁园春长沙上阕的意象,沁园春长沙上阕赏析(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