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简析〕
这首词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太守任上写的。全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的入世思想战胜消极的超尘思想的矛盾过程,从而表现了对人间现实生活的热爱,并抒写了对胞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本词开篇两句,活化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用倒装句出之,表现了豁达的胸怀、豪放的性格和浪漫的气质。"不知"二句,用语源自"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见唐韦罐托名牛僧儒所撰的《周秦行纪》)其中的"天上宫阙"承首句中的"明月";"今夕是何年"承首句中的"几时有"。见出文词的细密。这两句展开了新颖而奇特的想象,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我欲乘风归去",透露出作者因受道家超然物外思想的影响,幻想到月宫去游仙,这也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深切失望和希求解脱苦闷的愿望。"又恐"二句,陡然一转,自然生发出上片的结句。"何似在人间",表明对于现实人生的热爱,对人间生活执着的追求。
下片由幻想游仙转写佳节思亲。"转朱阁"三句,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皓月行空的过程和清光照地的景色;其中"照无眠"三字,是由物及人。接下来便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暗暗扣住小序中"兼怀子由"的字样。然后再转笔锋,以带有哲理意味的"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自我宽解,并为明月开脱,体现出词人旷达的性格。王阅运《湘绮楼词选》云:"'人有'三句,大开大合之笔,他人所不能。"说得不错。结尾两句脱胎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子,是对胞弟的美好祝愿,流露出乐观的情绪。
本词色彩浪漫,意境阔大,结构严谨跌宕,语言如行云流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并非过誉之语,这首词的确是咏中秋词中最好的一首。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称《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人也有兼押仄韵或句句押韵的。
〔2〕丙辰中秋:1076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日。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当时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
〔4〕把酒:端起酒杯来。
〔5〕又恐:一作"唯恐"、"只恐"。
〔6〕琼楼玉宇:指月宫。神话传说中说月宫里"琼楼玉宇灿然"。
〔7〕不胜(sheng):受不住。
〔8〕转朱阁: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9〕低绮户:月光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
〔10〕无眠:因感伤时事和渴望与胞弟团聚以致不能入睡,这里是词人自称。
〔11〕"不应"二句:明月总不该有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2〕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或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