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认真地全面纠正以前的种种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想,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当时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节点上。1976年10月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十年动乱,积累下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亟待整顿、恢复。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拨乱反正,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当人们越来越强烈要求纠正过去“左”倾错误,恢复党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这种正是要求却遇到了严重阻力,这个阻力最直接表现就是“两个凡是”的提出。
由于长达十年之久的“左”倾错误遗毒影响,再加上“两个凡是”新教条主义,导致了我国1977、1978两年徘徊局面的出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坚决批判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了要完整准确理解*思想,所有这些内容,标志着全党思想逐步回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它是我们党重新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此将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长期把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对立起来,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一直没有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明确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因为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除非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绝不能动摇和干扰这个中心任务。全会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除了要正确处理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之外,重要的是使生产力有一个极大的发展,人们的道德风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有一个极大的繁荣,以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思想基础,这样就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但恢复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八大确定的正确理论和政策,而且提出和解决了许多新问题,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上述转变不是一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转变,而是党在经历了长期挫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根本转变,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样,党和人民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辟的道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