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伟锋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看完《初恋这件小事》,很多人会涌动出一种感觉:恋爱也要趁早,否则快乐和痛楚都来得不那么强烈了。
有青涩懵懂,却并不令人唏嘘;没有超出家庭与校园的“两点一线”,回避社会等外界因素的纷扰,这样的青春片算是一种“循规蹈矩”了。《初恋这件小事》能够风靡亚洲,成为泰国重量级的文化输出品,自然有它的成功要素。
电影《初恋这件小事》海报
青春片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的重要拼图,有着软实力不可遑让的意图。日本的《情书》、美国的《怦然心动》、韩国的《阳光姐妹淘》……各国最具代表性的青春片,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书写方式,但效果殊途同归,反响良好,成为国内很多少男少女或治愈或疗伤的佳片。而要提及《初恋这件小事》,仿佛有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如此明显的养成系,真的可以从影片开头猜到结尾。
所谓“养成系”,可以认为是“爱TA,就努力让自己优秀”。《初恋这件小事》一开头,女主角小水就丑萌上线,牙套、厚框眼镜、黝黑皮肤,且永远只躲在暗处仰望学长阿亮。阿亮则潇洒帅气,男演员马里奥中德混血的加持,只剩下“帅就完事了”。少年大都是颜值派,小水和阿亮如此反差的对比,也摆出了影片的“矛盾性”——如此天壤之别的“不般配”,又该如何“谈初恋如烹小鲜”?
如何弥合两人之间的差距,正是《初恋这件小事》重点布局的地方。加入舞台剧社团、学习高抛军乐指挥杖的高难度动作、和闺蜜们一起学习皮肤保养……一件件小事的点点滴滴,带来小水的蜕变,她终于成为能够与阿亮学长比肩的优秀女孩,接下来的故事,水到渠成。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当男女双方旗鼓相当,也就有了“铁石相击”的前提。初恋的火花,因此而来。
即便埋伏了阿亮学长早就对小水心生情愫这条暗线,也不太能增加《初恋这件小事》的厚度。这终究是一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青春片。不过,和现在动辄相爱相*的青春片相比,《初恋这件小事》还是让人感到轻松的。毕竟,有些人心目中的青春片就是要勾起自己心里曾经的过往,在爆米花的大声咀嚼之中遣怀着“俱往矣”的唏嘘。
《初恋这件小事》中几个细节,值得说道。小水在军乐队游行学习高抛指挥杖,这个经典动作可以溯源到盎格鲁-撒克逊国度的传统仪式里,在很多美国校园游行中,也能看到占据C位的少女做出同样的高难度动作。这个细节似乎也表明,和欧美主流示好,已成为一些泰国电影的尝试。
同样,小水排练西方舞台剧《白雪公主》,抢了女二号跳泰国传统宫廷舞的风头。“西风”压倒“东风”,这种形态上的意识流,表明一部分泰国电影对潮流的看法。电影结尾处,小水以旅居纽约的设计师身份回国,被认为是成功的典范……在这个以佛教著称的东南亚国家,年轻人正在用更新兴、开放的方式拥抱生活。《初恋这件小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表达意愿。
泰国对电影有着诸多诉求,这也是有渊源的。上世纪诸如《猎鹿人》《早安越南》等老电影就是在泰国取景。《唐人街探案》《门徒》《泰囧》等热门电影,都是围绕着泰国的风土人情展开。历史与地理的优势,让国外电影人对这里趋之若鹜。近几年,泰国动作片、恐怖片甚至广告片都打出了金字招牌,一时间百花齐放。同样,青春片就不会趋于人后,《初恋这件小事》就是证明。
和《初恋这件小事》里的小水一样,泰国电影同样有自己的倔强。在中日韩加上宝莱坞印度的环伺中成长起来,从而匹配到一个自己渴望的高度,泰国既不易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从《暹罗之恋》到《初恋这件小事》再到《天才枪手》,泰国电影已经向亚洲乃至世界宣告什么是自己的“真爱”。看来,“爱TA,就努力让自己优秀”,这句话里的成长道理,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亦然。(谢伟锋)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