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与无脸男的角色,分别隐喻爱情的两种形式。对无脸男而言,千寻是这个世界唯一对其有所回应的人。千寻如暗夜里的一束光,温暖了无脸男的整个人生。无脸男是爱情迷失的代言,他的爱情观认为爱只需要付出全部,可是这种付出却错了对象和方向。白龙和千寻则是真正爱的人。爱是双方的,一厢情愿不是爱情。爱需要遇到对的人,双方感情的产生有共同的经历和积淀,彼此牵挂并随时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样子。《千与千寻》展示给我们的最终的悲情在于:嘱咐千寻不要回头的白龙和留在钱婆婆身边的无脸男都没有陪在千寻的身边。或许,宫崎骏只是想告诉我们,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与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可是,我们总是分不清哪是最爱,哪是次爱,哪是次次爱……
五、情感治愈系的温暖之光《千与千寻》影射了很多简单的道理,闪烁着情感治愈系的温暖之光。
历经磨难的千寻接过白龙的饭团狼吞虎咽之时潸然泪下,疲倦的老鼠(巨婴)和小鸟(鹰)安睡在千寻的腿上,钱婆婆送给千寻的闪亮的紫色扎头绳,白龙对千寻不能回头看的叮嘱……大量动人的细节都闪烁着温情的光芒。
因为对*的放纵,成人随时有变成猪的可能。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都时刻提醒我们在后人类时代过度释放*的风险。只有克制*,才能永记初心。世人皆孤独,在无边的孤独面前,所有人都是无脸男。在他者导向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过度卑微和讨好他人,以致失去自我。
每个人都曾渴望特立独行、坚守自我,可庸俗的社会却最终将我们变成规则拘囿之下最讨厌的人。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完全忘记了生命应有的意义,那些曾经的梦想与远方,都已无法“诗意地栖居”在灵魂深处。最终,我们都活成了记忆中面目全非的人,那些曾经的梦想,那些身边的人、事、物,那些原本想要活成的样子,都已随风而逝。或许,这才是影片结尾主题曲响起时无数成年人哭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