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的成人秘密或许很多人都没懂。它是一首告别童年、关于成长记忆的青春骊歌,是一则事关集体记忆的家国寓言,更是一部追索生命初心和人性未来的梦境哲思。整个故事既是千寻对自我成长的焦虑投射,是其迷失自我到最终回归的梦境展示,也是探寻日本社会迷失的国家寓言,更是以人类集体记忆之名,对过去与未来联结的生命终极价值的深度追寻。
七、东方神韵的铺陈与生命意义的追寻生命能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与人间不同的灵异世界是何种景象?宫崎骏并没有将灵异世界展示地阴森恐怖,反而构筑了一个琳琅满目、极致瑰丽的东方盛境。在魑魅魍魉横行的灵界社会,日本特有的鬼文化充分折射着天才导演无与伦比的符号驾驭能力,以独具特色的符号体系,构筑了故事特有的演绎方式和叙事张力,深度诠释着博大精深的价值追寻。
宫崎骏向我们展示了奇幻瑰丽的东方神韵,文字、建筑、花瓶、服饰的风格和谐统一,在光怪陆离与极致简单的组合叙事中,浓烈地呈现了导演的情感赋予与艺术情怀。那油屋,那电车,那空旷的车厢,那无脸男,那胖宝宝……质朴的手绘风格最大化地体现着艺术对现实的再造,将所有人带入一个从未涉足又亲切熟悉的梦境天堂。
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初心?万物之灵的人类或许是*最多的生物,因此便有着最为极致的痛苦体验。《千与千寻》让我们看透内心深处的原始*,让日渐污浊的凡心得以澄澈,警示自诩聪明的人类若不能坚守*的底线,最终只能沦为及时行乐的庸俗肉身。
名字作为生而为人的表征,是个体概念化自我和社会化生存的明证。被剥夺名字的千寻始终没有遗忘自己,而长久处于麻木困境的白龙已经无法记得自己。生活如同奔流的长河,不能因为太多的污染就丧失掉应有的纯真,唯有记得名字(自我),人生的存在意义才得以彰显。
如同硬币的两面,钱婆婆和汤婆婆代表两种人生。一个拘囿于金钱和魔法,一个安居在恬静的乡村。二者如同人性的两端,并不能简单地用善良与邪恶进行对立划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两种人性的成分,时而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善良和道德法则,时而又淡泊宁静,在俗世中善良守真。
唯有*的克制能让人获得幸福。宫崎骏告诉我们:因为千寻,大家都变得更美好了,而千寻背后承载的,则是对*的克制。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无脸男因为空虚寂寞忘记了善良,变成了四处吃人的怪物;汤婆婆因为对金钱的贪婪,只在对待自己宝宝时才展示她的温柔;白龙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而沦为汤婆婆的傀儡。千寻没有忘记初心、善良和名字,终于让自己救回父母、帮白龙找回名字、让无脸男找到平静、让宝宝回归纯真、让锅炉爷爷、小玲及各种妖怪们变得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