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一般都很短。有点像小小说(大部分还是一万以上的小说),还没怎么读呢,就结束了。不过却感觉意蕴悠长。不像今天的短篇,看完了就完了。
《鲁迅研究评述》中说,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复调性”,具体是怎么个复调性,我看的那个片段里没说。至于后面有没有说,我不知道。
《文艺争鸣》(号)里面有一篇文章谈鲁迅,只说了他的小说具有“结构叠合”,没有说复调性,我觉得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吧。举例说,祥林嫂一直在说“我真傻,真的”。说每次都是以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为开头重复讲述,所以是“复调式”。
《文艺争鸣》说《祝福》里面嵌套了好几个故事,比如有祥林嫂讲阿毛被吃的故事,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被迫再嫁的故事。等等。喜欢的可以去看《文艺争鸣》那个号,我这里就不过多的重复别人的文章了。
我觉得,对于创作者来说,赏析类文章可以看看,但是你不能按照赏析类的文章去写小说。比如你觉得鲁迅的小说很牛,模仿他的作品写一篇小说,也玩什么复调性,结构叠合,那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以前跟某些人一样,看了赏析类文章,也觉得文学大师的作品牛得不行,于是我也跟着文学大师学吧。结果,你写得什么都不是。
写作首先要把握一个主题,而不是把握什么象征主义,现代主义。或者什么复调性啥的。你的作品够不够大师水平,全凭天意。
有人说,今天文坛没有文学大师,没有好作品,是因为这个时代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其实今天即便说话自由,你的水平不够,仍然没用。你觉得国内不行,可以去国外写作,写出点揭露阴暗面的作品,看看自己够不够文学大师的水平。
文学大师的思想是通过创作技巧来体现的,不只是靠“揭露”体现的。你即便写了这样的小说,问题是你的作品是否能让人看得意蕴无穷,文风绵密?是不是说,只要作家写了揭露上面的作品,文风就一定能做到绵密,思想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到意蕴悠长?
意蕴悠长,靠的是技巧,而不是靠揭露上面。
有人是觉得,鲁迅这样的大家,是靠时代运气产生的。当然有些东西跟时代有关。但是那个时代,在文坛上,为什么只有鲁迅做到了,其他作家做不到?单单是因为鲁迅敢写?可是,有骨气的作家不止他一个。
很多人连创作技巧都不会,就会一个揭露。
有人还问,网文界为什么没有大师。网文作家嘲讽说,我们网文界没有算命的。
网文界虽然没有大师,但却有“网文大神”。“大神”给人一种跳大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