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俗世
最幸运是遇见你
作为一个诗人,苏轼已足够出名。作为一个丈夫,他和妻子王弗的动人爱情故事,却鲜为人知。
苏轼,一个上京赶考的无名书生。
王弗,一位幼承庭训的世家小姐。
两个人刻骨铭心的爱情,还要从一个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说起。
千年前的某一个春日,彼时还是无名少年的苏轼进京赶考,在中岩书院求学。当地有一处奇景,山壁下的一个天然鱼池,只要有人拍手,池子里的鱼就会相拥而来,跳跃而出。
当地的名士王方,也就是王弗的父亲,便借春游的机会,请书院的青年才俊们为水池起名。其实暗地里,是想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大家闺秀王弗,择一位乘龙快婿。
苏轼面对这一池春水,想必正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于是删繁入简,把鱼儿当作懂人语的侍儿,呼之即来,“唤鱼池”三个字,赢得了满堂喝彩,更赢得了未来丈人的喜爱。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我懂你。
端坐在帘幕之内的少女王弗,呆呆地看着纸上,自己提前写下的“唤鱼池”三个字,那一瞬间,沉寂了十六年的心门被唤醒,自此以后十一年,王弗用尽自己的一生来爱这个男人,这位人世难寻的知己。
少年意气风发,少女风华正茂。彼时两人,都是青春正好,相依偎在烟火俗世之中,仿佛握着彼此的手,就能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无私的爱情
是我愿意做你背后的女人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轼夸耀自己通晓诗书。只是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在旁边端茶研墨,红袖添香,终日不去。
有一次,苏轼忘了书中的一个地方,她轻轻地给予提醒。苏轼惊讶得不得了,又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
苏轼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位妻子饱读诗书,而且谦虚又稳重,从此更加敬佩王弗的才情与品格。
苏轼与访客有时候在客厅里交谈,王弗就立在屏风后面静静地听,等客人走后,再告诉苏轼她对这个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
苏轼一生不合时宜,王弗这样聪慧的女子,帮助苏轼的前半生少走了很多弯路。
后世的人,或许会因为苏轼性情率真,口无遮拦而喜爱他,而在当时官场里,不知多少人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苏轼想不到的明刀暗剑,王弗帮他挡。事实证明,当初和苏轼“交好”的一位“朋友”,日后成了恨不得苏轼五马分尸的卑鄙小人。
而苏轼之所以看清他的面目,全是因为王弗看出了他的奸诈,早早地提醒苏轼,防人之心不可无。
王弗更是一位优秀的人生导师。
苏轼从小就很喜欢道士炼丹,得道成仙的故事。住在凤翔时,有一段时间,苏轼沉迷于欧阳修编纂的《集古录》,听说刘敞到处挖掘上古时期的青铜器,苏轼心里痒痒得不得了。
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苏轼屋子前的大柳树下,有一块地方一点雪也没有。雪停了之后,地面鼓起了几寸高。
苏轼高兴坏了,”夫人你看,肯定是古人在这里藏了丹药,我得把地挖开,好好看看!”
王弗听了,也没动手拦着他,只是笑着,说:“婆婆还在世的话,必然会说‘不要挖掘’的。”苏轼看着安静的妻子,再看看满目贪婪的自己,突然醒悟了,对自己的举动也十分惭愧。
而王弗借婆婆的话,劝诫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苏轼在《先夫人不发宿藏》这篇传记中,为她留下了一段佳话。
好的爱情,能互相扶持着生长,更可贵的是陪伴,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王弗除了是苏轼的贤内助,更是一位此生难求的红颜知己。
两个人都爱好文学,通晓诗书,在多少个月光辉映的清夜,他们曾依偎在窗前,以文字为乐。志趣相投,心灵相通,婚姻不但没有成为“坟墓”,更让他们的爱情被后世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