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开展时,耿彦波为了防止开发商怠工,每天都会悄悄跑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而且是每个项目细细查看。平时吃饭要么是路边买的烧饼、面汤,要么就是一碗刀削面吃完了事。
常家庄园修复完工时,耿彦波留下一副楹联:
燕居田园,静听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财取天下,拓开长路万里,报国尽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榆次人对耿彦波的付出看在眼里,古城项目完工那天,有人在古城墙挂出横幅:“谢谢你,彦波”。
百度“榆次吧”中,当地网友将耿彦波评为榆次人最怀念的一位*……
5
2008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耿彦波调任大同担任市长,开启了他执政后最轰轰烈烈的一段故事。
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排名仅次于北京和承德。
上任不久,耿彦波走遍了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
然而大同给他的印象实在太糟糕,“满目疮痍,整个古城被垃圾包围,小巷残破不堪”。
在耿彦波看来,大同拥有无数历史建筑,这是一座城市值得自豪的文化底蕴和风采,但眼下的城市却像一个蓬头污面的“乞丐”。
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大同城内城外几乎都被垃圾淹没,古老的城市毫无应有的人间烟火气。
面对大同的现状,耿彦波深感痛惜。他再次打出了“文化经济牌”,提出“一轴双城”的新规划,准备投资500亿元彻底改造大同。
所谓“一轴”指的是御河,由御河为中线划出“双城”,一边为历史文化名城,另一边则为现代的园林城市,以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凸显大同市的文化魅力,从而打造出一座气势非凡的历史文化城市。
按照他的设想,这个计划将在任期五年内完成,至于500亿元的建设资金,他计划贷款 100亿元,大同市自筹100亿元,争取上级支持50亿元,而剩下250亿元来源于“经营城市”。
可当时大同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00亿元……
不仅如此,按照耿彦波规划,大同的“大拆大改”,拆的不只是古建筑,还有老城区,牵动的是几十万人的生活。
可想而知,这样大胆的设想遭到了大同当地官员和百姓的强烈抵触,“耿拆拆”的名号随即在大同街头巷尾响起。
6
好在耿彦波屡屡被骂,早已习惯了。
他的人生至理是“宁挨一时骂,不挨千秋骂”,只要能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骂就骂吧。
耿彦波是个实干家,把他放在这个位置的组织对他也寄予了厚望,申请的大同改造前期资金也顺利得到落实。
有了资金支持后,耿彦波带着大同市的领导班子开始正式实施“一轴双城”方针策略。
在古城区,他强令古城内所建工程全部停工,同时将古城墙原址上修建的房地产项目全部拆除;在现代城区,他强令干部带头,将城市街道上多年拆不掉的违建房连根拔除。
彼时,大同民间还有个“耿一指”的称呼,意思是说耿彦波指哪儿拆哪儿。
2008年到2009年,仅大同市老城区的拆迁数量就达1.7万户,几乎每个大同人都感受到这场风暴带来的阵痛。
城市拆建工程不仅影响了交通,让老百姓不得不绕路上下班,麻烦至极,而且拆建造成的尘土和噪音,更让人不胜其烦。
就连工程方也叫苦不迭,因为耿彦波每次都会主导工程招投标,将价格压到低到不能低的程度。
而且,耿彦波对古城改造要求更为苛刻。
大同古城墙修建时,他要求施工方必须用古代工艺完成,“重新建窑,重新烧砖,用白灰不用水泥”。
所有工程项目,只要他检查不符合要求,必须立即返工,钱全部由承包单位自掏腰包。
大同的古建筑修复,耿彦波格外上心。
龙泉寺改造时,他一星期去现场两次,从佛像的颜色,到台阶的数量,均有要求。
大同人戏称耿彦波为“造城市长”,怀疑他是拿大同古城改建来造政绩,对他嘲讽不断。
耿彦波也知道大同人在骂他,可他笑着说:“我觉得城市建设是春天挨骂,夏天就好一点,秋天就有收获。”
不过,大同人也记得,耿彦波曾在大同的工地和会场上晕倒数次;甚至做完手术,医生严令必须静养二十天,他第四天又出现在了工地现场。
因此,虽说大同经历了“大拆大改”,引发老百姓诸多不满,但却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或群众上访行为。
这要归功于耿彦波在城市改造时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要接到群众投诉意见,他一定会认真查看并给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意见。
耿彦波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钉子户’这个词,不管权贵还是平民,我会一致对待。对于拆迁,我的办法有两条:一是违章的肯定要拆掉,不管是谁的;二是要给老百姓保障房住,如果保障房没到位,就给拆迁补助,让他们有钱租房住。”
7
面对前来反映问题的市民,耿彦波的态度也令人敬佩。
有一次,耿彦波带队在某地开调研会,突然有市民闯入,高喊“耿市长”,要求解决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赶紧起身准备赶人,却被他怒斥:“咋地?你们能进来,人家就不能进来么?”
主政大同时,耿彦波做了不少深入人心的民生工程。
大同是北方城市,冬季需要暖气,但长期只能靠居民烧煤供暖,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城市道路狭小,街道更是处处“脏乱差”的景象。
为此,耿彦波在城市改造期间,大力推行拆小锅炉,推行集中供热政策,同时拓宽路面,修建高架桥,不仅让无数大同人叫好,同时改观了城市面貌。
只要如今开车行驶在东中环、南中环、长风街高架桥上,人们都会夸赞耿彦波:“这些路都是在耿市长来了之后修通的。”
耿彦波在大同五年,共修建道路200余条,400余公里,170个城中村得到改造,让大同彻底旧貌换新颜。
大同老百姓心里清楚,耿彦波不是个只会坐办公室指挥的官员,他常说:“我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时间的浪费和等待,我的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大同人眼里,这位“灰头土脸”总是穿双旧皮鞋的耿市长比任何官员去工地的时间都多,更是在任何场合都能与老百姓亲切交谈、询问看法的“实在”市长。
当有人质疑:“一个市长怎么能管沙子和水泥比例这么细的工作?这是工程监理的活。”
耿彦波的回复是:“这不是啥深奥的专业,一年不懂可以理解,两年三年还不懂就是态度问题。”
老百姓不怕这样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官员,怕的是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慢慢地,大同人对耿彦波的评价变了,说他“是个能干事的人”,开始处处维护。
8
耿彦波指挥修建云冈石窟的时候,国家文物局经调查后觉得项目很多地方有问题,勒令云冈石窟景区工程暂停。
为此,耿彦波遭到了不小的质疑,可这时的大同市市民纷纷挺身而出为耿彦波作保,他也亲自找文物专家再三解释,项目最终得到了认可。
2013年2月,耿彦波被公示为大同市委*候选人。
大同人很高兴,希望耿彦波能让这座古城变得更有活力。
谁知不久后,耿彦波突然接到了调任太原市长的任命。
消息传开后,上万名大同市民涌上街头,挽留请愿留言,有人还打出了“耿市长,回来”等标语。
一段记录耿彦波离开大同的视频中,坐在车上的耿彦波听说此事后,侧头看向车窗外的街景,百感交集,忍不住落了泪。
据说耿彦波离任时,穿坏了6双鞋。大同惠民西城小区的听闻后,集资要给耿彦波买鞋,每个居民出一块钱。
他们说:“别人给市长送钱送礼,我们给市长送皮鞋。”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秤砣”就是耿彦波这份用心。
时间终究证明一切,2003年大同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为145天,是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中环境质量排名倒数第三。
那时的大同人回忆:“天就像扣了个黑锅盖,一年见不上几天太阳。天灰地黑,浅色衣服不能穿,道路尘土飞扬,窗户缝贴上胶布家里依然一天一层灰。”
到了2016年,大同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4天,连续四年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大同城市环境的改观,耿彦波功不可没。
耿彦波离开大同时,有人评价说:“耿彦波确实有能力,5年干了别人50年*事情,但也花光了50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