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战役1949年5月12日至27日战况。制图 龚唯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以第九、第十两个兵团发起解放上海战役。
彼时,上海市区内外遍布碉堡,20万敌军准备在海、空军的支援下,拼死固守六个月以待“美军援助”。
而渡过长江的解放军,则就要实现军政全胜:攻占上海的同时,还需保存市区建筑、电力、交通等设施的完好。这被形容为“瓷器店里打老鼠”。
解放上海战役老照片。制图 白浪。图片来源:上海市档案馆、宝山区档案馆、龙华烈士纪念馆
解放上海战役的第一枪,在江苏小镇浏河打响。
第十兵团二十九军从苏州地区冒雨出发,当日拂晓进入浏河,没有遭遇敌军,中午时突然发现敌军,经过20分钟战斗,将大部分敌军歼灭,少数敌军逃走。
原来,敌军一个加强营一直埋伏在镇外,企图伏击解放军小股部队,后来发现解放军大部队陆续到达,没敢开火,想趁解放军午餐时逃走,不料被发觉。
当日解放军多路进击,势如破竹,攻占浏河、太仓、昆山、平湖。
为了守住海上退路,敌军以主力52军防守月浦,依靠密集的钢筋水泥碉堡和副防御设施,形成火力封锁网,并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连续实施反冲击,还派多艘舰艇炮火支援,多架飞机频频助战。
而快速挺进的解放军,欠缺充分的攻坚思想与物质准备。《宝山县志》记载了月浦战斗的惨烈。
对此,敌军在报纸上大吹胜利,却没想到这正是解放军钳形攻势的题中之意:敌军为了守住海上退路,会调兵与我军在吴淞外围决战,这有利于保存城市完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月浦的战斗还将继续。当日,解放军攻占安亭、嘉定、金山卫、南桥、松江。
解放军对月浦发起总攻,敌军猛烈反击,出动B-24、B-25、B-26、F-51型飞机53架次,猛烈炸射解放军阵地。
据《宝山县志》记载,二十九军三个团分别从正北、西北和东北三个方向同时猛攻月浦街区。其中,第二六〇团一百多名战士,在团首长率领下,组成几支突击队,先用山炮平射阻挡冲锋道路的敌军坦克,击中1辆,其余2辆掉头逃跑,解放军各突击队乘势发起攻击,突破北部防线,攻入月浦街区。
当日,解放军进攻刘行,攻占南翔、奉贤和南汇。
解放军第三十军只遇到零星抵抗,便攻占川沙县城。
这支部队于5月13日从浙江平湖出发,长途奔袭而来。时值梅雨季节,空气潮湿而闷热。
从他们出发开始,大雨就一路伴随,战士们身上的背包被淋湿后越来越沉,而雨后的道路更是坑洼不平,泥泞难行,但第三十军仍风雨兼程,100多公里急行军直扑川沙县城。
经过最初几天的较量,解放军摸清了敌军的打法。
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致电各兵团首长和各军,分析敌军守备特点,提出5条作战建议。
其中一条是集中兵力(而应是小群动作,群群攻击),尤应集中火力(实行压制射击与破坏射击)与发射筒轰击一点,以炸药来软化敌钢骨水泥工事,轮番不停的攻击,这样使敌不易重新组织防御,更可避免敌已测量好之火力封锁。
《川沙县志》记载,解放军第三十军攻占川沙县城后,一路部队插往敌后,一路部队猛攻白龙港小营房一线,至15日午夜,将敌军包围在北起凌家圈、白龙港南至小营房三甲港的狭窄地域内,在16日晚上发起总攻。
打到17日拂晓,解放军彻底击溃敌军,俘敌8000余人,截断了敌军在白龙港的海上逃路,取得了上海外围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解放上海市区的计划已在酝酿中。
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发电报给总前委、军委和二野,提出了解放市区的计划,“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即不限于吴淞,因对攻击市区需另待命令),我们意见如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而以九兵团主力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之敌(该处仅为七五军与九五师),尔后会攻苏州河北。如此实施,则我楔入敌之纵深不致被动,以现有兵力歼灭淞沪之敌似已够用。惟二九军、三十军、三三军攻坚经验较少,必要时可调二五军(七纵)加入作战,这样不致使担任市区三个警备军的建制过分打烂。”
高桥争夺战打响。
吴淞口是敌军从黄浦江出逃的唯一通道,而高桥距离吴淞口不到10公里。解放军一旦攻占高桥,离完全包围上海便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兵力、火力、地形、工事等处于不利的情况,但解放军没有丝毫退怯,仍然英勇抗击,艰难前进。19日,解放军第三十军攻占高桥以东益仓桥、徐家宅等地,第三十一军攻占高桥以南金家桥、黄浦江边庆宁寺等地。
中央军委发电报给上海前线,指示总攻上海的时间等问题,向上海前线的粟裕、张震交待了五点:
第一,关于总攻条件,“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业已大体就绪,似此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
第二,“为使侦察及兵力配备臻于完善起见,总攻时间似择在辰有(5月25日)至辰世(5月31日)之间为宜,亦可推迟至巳东(6月1日)左右,如何适当,由你们决定”。
第三,“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宜,如吴淞阵地不利攻击,亦可采取攻其可歼之部分,放弃一部分不攻,让其从海上逃去”。
第四,“攻击兵力必须充分,如觉兵力不足,须调齐兵力然后攻击”。
第五,“攻击前必须作战役和战术上的充分准备”。
解放军第三*军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总攻上海的部署。
接到5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后,第三*军决定增加兵力,抽调驻扎在杭州的第二十三军、驻扎在镇江的第二十五军和特纵炮兵主力战车团,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
在5月21日的电文中,总攻上海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歼浦东地区之敌,控制黄浦江右岸阵地,封锁敌人的海上逃路,限于5月25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夺取吴淞、宝山地区之外围碉堡,完成对苏州河北地区敌军之包围,内定5月27日发起攻击。
第三阶段,聚歼可能溃缩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黄浦江左岸,以江湾为中心地区之敌,达成全部攻略淞、沪全区之目的。
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攻占虹桥机场。
近十天的外围作战中,解放军多路进击,及时转变战法,先后攻占平湖、太仓、浏河、昆山、金山卫、南桥、松江、嘉定、安亭、奉贤、南汇、南翔、川沙、月浦、刘行等地,控制了上海外围阵地。
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
此前,粟裕接到敌情侦察报告:敌军总司令已登上吴淞口外的军舰,而苏州河以南市区仅剩5个交警总队。他判断敌军即将撤离上海,决定提前发起总攻,此前部署的第一、第二阶段攻击计划同时实施。
冲锋陷阵在即,有关各军军长接到了陈毅打来的电话:“你们马上要攻打市区了,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解放军的三个军攻入了市区。
据《上海通志》记载,5月24日,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一线攻入市区,第二十三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二十军主力西渡黄浦江由高昌庙攻入苏州河以南市区。
解放军已完全控制苏州河以南市区。
这一天,苏州河北岸的高楼成了解放军前进的“拦路虎”。由于不能使用大炮等重火器,解放军冒着敌军密集的火力多次组织进攻,均未能奏效,反遭较大伤亡。
经过紧急讨论,解放军仍严守不使用重火器,同时采取两项对策:一是分兵趁夜过河;二是与地下党配合,劝降敌军。
市区的战斗还在继续,解放军坚持睡马路、不扰民,彼时已经解放的市区各商店开市营业,各工厂恢复生产,水、电、电话、煤气等正常供应,社会秩序良好。
当日,解放军攻占真如、大场、高桥。
解放军全线进击。
在宝山战场,解放军攻占宝山、吴淞俘敌万余,攻占杨行俘敌三千余。
在浦东战场,解放军于25日攻克高桥后,追击敌军至26日早晨,俘敌万余,并在当日全部肃清了浦东敌军。如此一来,解放军便控制了吴淞口两岸,留在上海的敌军便无路可逃了。
1949年5月27日下午3时,解放军在杨树浦地区受降了最后一大股敌军共计8000余人,至此,上海全部解放。
此前,20多万敌军退集上海,企图依靠大量的防御工事和飞机、舰艇,固守6个月以待支援。
然而,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了16天时间(5月12日至5月27日),便从敌人手里夺回了这座全中国最大的城市,并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史*载,新生的上海市,电灯是亮的,自来水未停,电话畅通,工厂学校保护完好。而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当市民们打开家门时,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