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网络对语言文字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时有新词、热词在网络上诞生。
派大星发现,
有时几天不刷微博、B站,
就看不懂一些新鲜出炉的网络词汇和梗,
仿佛被时代抛弃。
这些精悍短小的词让网友沟通交流起来很便捷,也充满了“同道中人”的那种诙谐幽默,大家似乎也习惯了使用这些词。不过,向来如此,便对么?
1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规范汉语用语承续传统文化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在成文于10月19日的《答复》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出现了一些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的新词新语,如‘给力’‘点赞’‘硬核’等,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误写误用现象,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造晦涩的词语,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对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和文化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答复》称,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
其实早在2014年11月27日,国家电视广播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