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记叙文中,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常常交互使用,相得益彰。
这两种叙述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如何运用呢?宋代陈骙在《文则》中说:“数人行事,其体有三:或先总而后数之,或先数而后总之:或先既总之而复总之。”“总之”,指总说,即概括叙述;“数之”,指分说,即具体叙述。
第一种情况是先作概括叙述,再作具体叙述。
如《政策落实,成群鸭子涌进合肥市》一文先概括叙述了“人们看到这种多年不见的鸭群过街,车辆让路的合肥风光,无不喜形于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喜人的情景呢?文章接着具体叙述了“鸭子主要来自合肥郊区……”;“这些春鸭在早稻田里长大……”;“社员一户养一、二十只鸭子的很普遍”……这就把出现“鸭群过街,车辆让路”的合肥风光的原因从各个方面充分反映出来,从而歌颂了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农村政策所引起的巨大变化。使用先总挈,后分述的方法,易于集中材料,紧扣中心,达到全局在握,“省于此则留详于彼,伏于前必待应于后”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先作具体叙述,再行概括叙述。如《“真是活雷锋”》一文,一开始就用“讲故事”的传统手法讲述老贫农邢自德舍身拦车救外宾详细经过,生动逼真,有声有色,最后,以二十位来自十一个国家、十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给邢自德的签名信作结,信中说:“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中国农民随时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生动范例。这一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这就揭示了邢自德英勇行为的思想实质以及对国际友人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从具体到概括的叙述方法使文章内容得到逐步深化。
第三种情况是先做概括叙述,后作具体叙述,再作概括叙述,将总述与分述反复交替运用。吴伯箫的散文《一辆纺车》可以说是这种写法的范例。
全文首先概述作者对在延安时一辆纺车的怀念,然后分述:“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大家用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纺的棉纱合线,织布”;“纺线的劳动量,纺线的意义和乐趣”;“纺线的技术”;“纺线的几种姿式”等等分别加以一一叙述,最后又概括叙述对纺车的怀念,对延安时期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的缅怀之情,以“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结束全文。
这篇文章不但全文总述分述安排自然、妥帖,而且很多段落也采用总述、分述的手法,比如先概说“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然后细说它如何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车中的一辆”,又如先总说“纺线有几种姿势”,再分述:“坐着蒲团纺,坐着矮凳纺,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把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穿插使用,有机结合,达到繁而不乱,细而不杂,有纲有目,有筋骨,有血肉的艺效果,这是写记叙文中应该追述的佳境。至于在每一篇章里如何具体安排,那要根据内容和体裁的需要灵活掌握,决不能生搬硬套。
未完待续……
推广全民阅读新时代!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我们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玄幻言情、豪门总裁、穿越架空、仙侠奇缘、科幻网游、都市异能、校园宠妃、职场娱乐、同人灵异等网络爽文小说!
我们也拒绝听书,听书不利于思考,更容易被朗读者、讲解者带动情绪。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有感触了,可以停下来慢慢思想,而听书适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哪能听得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