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来说,王桂荃看重他们的生命胜过自己的生命。 梁思壮十岁时患上白喉,被送往医院治疗。 他的生命悬在一线。
王桂荃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于是日夜守在他身边,直到梁思壮的病情好转,危机结束。 此时的她因过度劳累而显得憔悴不堪,几乎无法行走。
没想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梁思壮患病的同时,她的亲生女儿也患上了白喉。 但由于王桂泉忙于照顾梁思壮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不幸早夭。 她去世时年仅9岁。
王桂荃失去了女儿,悲痛欲绝。 但为了照顾孩子,不影响丈夫的事业,她只能强忍悲痛,依然尽力照顾家人和孩子。
1929年,梁启超病逝,与第一任妻子李蕙仙合葬于北京香山。 之后,孩子们就全部留给了王桂荃一个人。 此后的岁月里,她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丈夫去世后,除了梁思成和梁思顺,其余的孩子都在读书。
更糟糕的是,当时家庭经济状况急剧恶化,而且还要抚养七个孩子。 即便如此,王桂荃。仍然独自养家糊口,并将九个孩子培养成学习成绩优异的国家栋梁。
04 在王桂荃的培养下,八个孩子全部成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日军的攻击下,北平、天津很快沦陷。 乱世之中,他们的小家庭也支离破碎。
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梁思勇全家来到后方。 梁思毅来到燕京大学读书,梁思壮、梁思顺住在北平,王桂荃则带着梁思礼、梁思宁来到了天津。
当时,她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房租和之前的一些积蓄。 但这些都无法养家糊口,更不用说支付孩子的学费了。 即便如此,王桂荃。还是孤身一人活了下来。
1941年,王桂荃资助梁思礼和妹妹梁思怡赴美留学。 很快,梁思宁来到了解放区,梁思壮带着女儿紧随其后来到了后方。
于是,曾经熙熙攘攘的大家庭里只剩下了年近六十的老母亲和空荡荡的饮冰室。 当王桂荃。含着泪水送走最后几个孩子时,瘦弱的老人心里感到孤独。
20世纪40年代,天津处于日本统治之下。 对于王桂荃这样的老人来说,独自生活很困难,但她仍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吓到。
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默默地想念远方的孩子,祈祷他们学业有成,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她也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一家人能够团聚。
终于,她一直盼望的这一天,梁家儿女终于团聚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桂荃一生中最舒服的时光。
之后,她卖掉了天津的老房子,在北京西单帕胡同买了一套四合院。 每到节假日,她都会和儿孙们一起到北京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在王桂荃的悉心培养下,孩子们个个成才,创造了举世罕见的“一科三学士”的传奇。 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师。 后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部委员(院士)。
二儿子梁思勇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1950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系统专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除了抚养三个学士外,她的其他孩子也都非常出色。 长女梁思顺是我国著名的诗歌研究专家。 她精通日语,曾担任中央文史馆图书管理员。 三儿子梁思忠就读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后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参加淞沪抗战。 后来他英年早逝。
二女儿梁思壮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她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员、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 三女儿是梁思怡。 后来他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女儿梁思宁就读于南开大学,后加入新四军投身革命。
谈到孩子,她常常幽默又自豪地说:“我的儿子们真有趣,思成盖了房子,思中炸了房子,房子倒塌埋在地里,思永又把房子挖了。”
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王桂荃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坚忍的优秀品格!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王桂泉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她每天都很忙碌,把所有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下一代。
1966年,八十多岁的王桂荃患上了肠癌晚期,每天都要工作。 在岁月和时间的重压下,她这一次彻底崩溃了。 1968年,82岁的她带着对亲人和幸福家庭的无限思念独自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天后,附近村民匆忙将她埋葬,连墓碑都没有。
1995年,梁家子弟在墓旁种植了一棵“母亲树”,纪念母亲王桂全。 此外,梁启超与李蕙仙合葬墓旁还立有一座坟墓,梁再冰亲笔题写了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