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审美。
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大众审美可不是喜欢现在流行的下巴尖尖的“锥子脸”。
而是方正又充满正义之感的“国字脸”。
尤其是男生,拥有“国字脸”,总会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整张脸看起来线条硬朗,棱角分明,而且还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所以总是会被大家认为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又很积极向上的代表。
这种审美自然也反映到了当时的电影之中。
或者说,也正是因为电影的影响力,所以才使得“国字脸”一度成为大众最为欣赏的脸型。
“国字脸”又分为长方脸,和短方脸。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银幕上,就有两张著名的“国字脸”。他们一个是来自北方的张连文。一个是来自南方的达式常。
哦,那时候他俩可真是红极一时啊。
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一、1973年,长影厂终于可以恢复故事片的生产了。
从厂长苏云到导演林农,大家都摩拳擦掌,都想拍好这恢复生产之后的第一部故事片。
大家想到了将之前长影厂拍过的《艳阳天》重新搬到银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