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这部电影根据浩然的小说改编,在政治上没问题,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在1966年的时候就成立过摄制组,拍过一次,有一定的拍摄经验。所以选择重拍这部电影,在成功的概率上,会更大一些。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摆在厂领导和导演的面前。那就是在1966年的版本中扮演男主角萧长春的庞学勤,如今已经44岁了,与7年前相比,他无论脸庞还是体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样片拍出来之后,大家对他扮演的萧长春,并不是十分满意。
这就意味着,要拍《艳阳天》,就必须得重新选择男主角的扮演者。
找谁呢?
当时长影厂小生型的演员,依然是庞学勤、李亚林等这几位,但显然他们的年龄已经不大适合扮演年轻人。于是剧组副导演又跑了全国许多剧团,请了许多帅小伙来试镜,但却都不理想。
这时剧组的一个工作人员推荐说,咱们长春,也有个小伙子,叫张连文,长得很帅,不过他现在正在山西榆次县的文工团做演员,要不要让他来试试?
导演林农一听,自然马上应允。于是工作人员马上给张连文发去了电报,我想,也许是想让张连文有紧迫感,所以他们在跟张连文的家人商量后,谎称他母亲生病,让他速回。结果当张连文马不停蹄地赶回长春,才知道原来是《艳阳天》剧组正在找演员。
张连文对萧长春这个角色是不陌生的。因为他在榆次县文工团的时候,就是话剧舞台上的萧长春。
而林农和剧组的人员对张连文的形象也更加满意。这小伙子一张标准的国字脸,看上去就踏实稳重,很有“福相”,而且浓眉大眼,又充满阳刚智慧,这可不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银幕硬派小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