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一些外国人包括他的敌人都认可他温文尔雅的气质,文质彬彬的风度,称他为一名君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好的本质胜过文采就显得朴素,甚至看起来有些粗俗。文采胜过品质就显得虚伪、轻浮不够真诚。文采和德行要协调发展,才会既文雅又真诚,这才能成为君子。
【释义】:质:质朴,本质。
文:文化、文采。
野:原指野外,这里指粗俗,不文雅。
史:历史、史书。这里指记录的精彩,但也有浮夸不真实的一面。
彬彬:融合协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吕氏春秋》讲了孔子的一件轶事。
孔子拉车的马吃了农户的庄稼,被人扣下了。先是子路懒得多说就让人家还马,人家也就懒得搭理他。
无奈之下,子贡上场。自贡可是唾沫纷飞的满口仁义道德,人家大概也听不明白,皱着眉头就将子贡赶走了。
最后还是孔子的马夫上场。对农夫说,如果你在东海,我在西海,我们彼此谁也见不着,我俩的马也吃不到彼此的庄稼,这没错吧?
可是现在你不在东海,我也不在西海,你看这庄稼长的也差不多,马儿也搞不清庄稼的主人,哪里能保证他不吃别人的庄稼?
农夫想想马夫的话挑不出毛病,于是将马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子笑着评价了这件事,认为子路有些不讲理,都不愿意多说,就让人家还马,显然莽撞了。
子贡虽讲理,但显然是鸡同鸭讲,华而不实,找错了对象。唯有马夫并没有讲大道理,只是与人为善而且换位思考,才说动了农夫。
后来,孔子说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提出了“君子”这个概念。认为要做一个君子,品行和才华,都不能缺少。
“有德无才”,不完美;“有才无德”,更令人反感。唯有“文质彬彬”,让二者协调发展才是正途。比较而言,品行质朴是前提,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不能成为君子,但也要做一个有德之人,不要走向有才无德之路,因为那样的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还请给个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