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叠加堪比俄罗斯套娃,有网友调侃,但凡高考拿出双十一算优惠规则时一半的努力,清华、北大都得任他挑选!
那么购物节的算法究竟为啥越来越复杂?
其实说到底商家还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复杂的算法,通过大数据对目标用户进行分层,以便进行价格歧视。
大数据*熟也是同一道理,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如果您常卖一家店铺的东西,那么这家店铺展现给您的价格会比其他不经常惠顾他家的客户高上一截子!
复杂的优惠券、满减叠加算法可以快速区别人群,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基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把所有的优惠方式都叠加个遍,算出最佳组合,而那些懒得动脑子的一般敏感消费者基本只会参加当天满减,至于那些一刻值千金对价格完全不敏感的大佬,买东西则完全是看心情。
通过这些顾客的消费行为,大数据直接可以将其分出个三六九等,可表面上却不能让大家感受到不公平,干脆店家就搞一个规则复杂的优惠流程,对价格不敏感或者次敏感的人群因为害怕麻烦会被彻底劝退,干脆乖乖埋单,接受这种隐形的价格歧视!
当然某些敏感的人群,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发现自己还是二百五,11号凌晨是激情下单,11号早晨就是激情开麦。
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坑人的亏,多少人自以为看清了店家的套路,占据了智商高地,千挑万选地挑好了要翻的牌子,可付完了款转天就发现商家下调了价格。
好家伙本以为自己站在18层,谁料到自己竟然站在第一层,默念着草率了的同时,点开退款界面,却发现退款频道早已经被平台关闭,而此时手机叮咚一声,已经传来了商品派送的消息!
迷迷糊糊晃晃悠悠,眼屎还没擦干净,快递已经拿到了手里,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瞬时移动”!
但是,在有人享受“闪送”服务的同时,还有人在经历“预售”的磨难!
近些年为了增加营业额,争夺消费者市场,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各大电商平台在10月中旬的时候,就展开了预售活动,说得直白点货没有,先要钱!
先不说这个过程中,那些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单单就是这个等货时间之长,就足够让人抓狂,11月份买件毛呢大衣,两个月之后拿到货时羽绒服都已经加身,早知如此还不如等到反季大促销狂薅羊毛!
另外,这种预售模式,因为存在销售时间差,买家必然会承担着更高的风险,一个不查,极有可能遇到电商欺诈,店家圈钱跑路,买家财货两空!
要说既然双十一问题重重,为何还有大批量的韭菜上杆子被割?
其实这就是卖家的高明之处,利用降价折扣、促销氛围、时间压力以及繁杂信息,营造一种特定情境,利用心理战,促使买家出现节日反应!
这个时候的人处在一种亢奋状态,首先他们的利他性购买需求会增加,比如给男女朋友间互赠礼物;其次双十一会营造一种易逝感和稀缺感。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限量款卖完了就绝版这两种紧迫感会促使买家无脑下单;最后精明的平台也会利用明星促进人们的购买欲,例如贝克汉姆冲着你撒娇让你参加打开天猫客户端,对着屏幕扫一扫即可参加类似一元购的活动,想必电视机前的很多人都无法抵御这种诱惑!
其实这就和主播、明星带货是一个道理,利用粉丝对于自身的喜爱度来拉动消费,在直播间高喊着不要998,不要298只要98就能带它回家,粉丝们一看自家哥哥(姐姐)这么努力压价,不得赶快力挺一波买它买它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