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再去讨论一下观众。
很多看过原著的朋友们大概都知道了结局,叶秋臣为了不去剧透和误导,只能说原著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故事。猜想电视剧《鹤唳华亭》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虽然过程或有不同,但大框架应该很难由悲转喜,所以虐心是一定的,如果想追看甜爽剧的朋友们,这部作品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刚刚在闲暇时翻看了一篇文章,大致内容为小时候我们看的作品很多会以悲剧收场,故而印象深刻,久久不忘,铸就经典。
但现在的创作者,不论是小说作者还是影视编剧,因为网络评论环境的原因,往往会顺从观众的意愿修改初衷,强行去制造一个圆满的大团圆结局,甚至会放弃前期铺垫的重要伏笔,以此来达成符合主流观众审美的目的。
太多的例子猛然也想不起来,只记得此文中举例的电视剧《小欢喜》里,当时磊儿的口型和播出内容的确对不上,于是便被怀疑是为了制造HAPPY ENDING而刻意修改了配音。
观众的诉求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既然生活已经并不如意,又何必让影视剧给自己再行添堵?
顺着这样的潮流,对于创作者而言,如果播出热度和作品质量只能二选其一,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前者。
因为选择后者的人们,早就被这个行业淘汰了,没有热度就是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供给和需求,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他们的存在。
就像溺水的人,只有抓住游泳圈才能获救,但他们却因此而无法真正学会游泳。
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国产剧能够更上一层楼,但往往让国产剧发展停滞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众发出的声音对题材和创作者的限制。
为了“强求团圆”,好多网友说要“给编剧寄刀片”。
刀片没有真的寄出去,但强求的团圆却已经播放出来了,印象中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烂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