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当中,我们跟别人聊天经常会用到“叙事”这个表达方式。
什么是“叙事”呢?就是把你自己的所见所闻,符合逻辑地向听众流畅表达出来。
无论是在聚会时,你想增加谈资而分享自己的故事,还是在谈判中,你想用具体的事例作为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你都需要用到“叙事”这个方式。
所以,叙事是基本的口才技能。如果你能够把一件事讲得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那你就能够通过这种口才技能,增加自己在谈话中的影响力。
想要获得这种技能,你就必须了解到叙事的基本法则,然后加以锻炼。
一般来说,掌握叙事口才,有五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1,确立叙述基点;
2,讲述详略得当;
3,创设叙事节奏;
4,制造高潮内容;
5,善用声调变化;
这五点,对于我们能否用好叙事口才,起到非常重要的重要。
但具体怎么操作呢?
确立叙述基点想要把事情讲述得清清楚楚,首先要确定叙述的几点,然后以此为准说下去。
所谓“基点”,就是你讲述的内容,是基于哪一点进行述说的。
当你要讲述的事情内容发咋、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没有一个中心几点,那么说出来的话就很容易给人混乱的感觉。
而在叙事当中,大概会有四个基点:
1,人物基点;
当一件事涉及的人物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应该以某一个人为基点,以他为主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
2,时间基点;
当要讲述一些会因应时间而产生变化的时间时,就应该设定好几个比较重点的时间点,以此推进逐步讲述。
3,方位基点;
当人物、事物发生空间的转移时,就需要确立方位,说明地点的改变。
4,事态基点;
以事情发展的趋势为讲述的基点,着重于以事情的变化脉络,演变过程。
如:
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周期跟过去不一样。传统的商业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产能过剩引起的,但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造成的。
此外,全球化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很多,一些将来会出现的事情,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概括,这些挑战也是有关方面有时候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的新发展。
这就是以时间为基点的讲述,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线,讲述如何把握市场发展脉络,以更好应对经济挑战。
平时讲述的时候,开口之前一定要找准基点。
讲述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最好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尽管由于口语交际的随机性和动态变化性,很多人在讲述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加节制。
但如果有意识控制讲述的内容,如与主题有关的地方就详说,反之就略说;事情重要的部分就详说,无关的过渡就简略,这样的叙事就会给人更清晰的感觉。
总之,说话者一定要根据叙事目的的需要,灵活“修剪”内容,详细的地方尽量“口若悬河”,该要简明的地方就“惜字如金”。
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
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
欧阳修道:“‘逸马*犬于道’,六字足矣!”
三人连连称好。
这个故事说明,讲话时,根据表达目的,把重点的信息告知听众,就可以做到清楚表达了。
很多人一开口就什么都想拿出来说,一发不可收拾,别人都不知道你说话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就会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当你开口之前,一定要确定几件事:
1,你说的这番话,是围绕什么目的去说?
2,你现在要讲的事情,是否有讲述的必要?
3,讲述的这件事,有没有更简略的形式?
只有这样,你的谈话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创设叙事节奏千万不要以为,讲述跟节奏没有任何关系。
你看一部电影,相信你也会感受到电影的叙事节奏,情节要什么时候缓和,什么时候激进,什么时候轻松,都会有非常清晰的安排。
当然,在口语交际当中,我们没必要做到这么死板,但懂得在叙事的过程当中创设波澜,让表达产生起伏的变化,就会更加吸引人。这就是节奏。
叙述一件事,应该要有平淡的铺垫,也有高潮的反映,而非平铺直叙地讲述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在叙述的过程,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而创立叙事节奏的方式,大概有三种:
1,设置悬念;
在讲述事情的时候,想要制造悬念,勾起听众的好奇心,可以在谈话开始之前,或者在讲述过程之中,用“反问句”的作为情节引导,提醒听众,接下来会说到“重点部分”哦。
例如,你讲述香港现在发生的事情,说着说着,你就可以加一句:“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会出来游行吗?其中一个原因,就要讲到香港教育的问题了!”
这样别人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你接下来要讲述的关于“香港教育”的问题。
2,制造起伏;
设置悬念是为了调动别人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制造起伏,说的就是去维持别人听你说话的注意力了。
在讲述事情的过程中,懂得巧妙运用照应的技法,把伏笔与呼应相结合,让听众不断从你讲述的内容当中获得“刺激”,从而保持对你话语的注意力。例如:
1912年4月15日,载着两千多名乘客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冰海遇难,船身开始下沉。
人们慌乱来离开客轮,妇女和儿童首先上了救生船。这时,一名迟到的妇女大声呼求:“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我的两个孩子在那只救生船上,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
有人回答:“这里没地方了!”只听见船上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一位陌生的年轻妇女从容地站了起来,说:“我这里有座位。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说着,就默默离开了救生船,把座位让给了那人。
不久,船沉了,这位年轻妇女连同邮轮上的1500人不幸遇难。她是谁?据说是伊文思小姐,乘船回波士顿的家。
关于她的情况,人们只知道这么多。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得出,是通过创设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
故事先说明事件的背景情况,让读者知道灾难正在发生,然后再让读者知道,一位跟孩子分离的妇女无法坐在救生船。
当读者想知道妇人被别人拒绝坐在救生船会发生什么事时,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一位年轻的妇女站起来让出座位,最后连同邮轮上的1500人不幸遇难。
最后读者想知道这个人是谁时,故事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感叹。
在我们叙事的时候,懂得这么去安排内容,则会更好地吸引听众。
3,适当插叙;
有时候讲述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事情听众都有所了解的。
这时,针对一些特别的地方,适当停下来,给听众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加插一些描述、介绍、或者评价等内容,就会让整件事的讲述更有深度和厚度。
当你叙事的时候,好像连珠炮那样一直给听众灌输所知道的全部内容,听众一时之间是很难消化的。例如你说:
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周期跟过去不一样。传统的商业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产能过剩引起的,但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造成的。
那什么是金融周期呢?金融周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是说经济活动在各种内外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呈现出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金融周期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信用或信贷,信用的收缩与扩张会影响金融周期的波动。
这种插叙,就能够放慢叙事的脚步,从而控制讲述的节奏,缓和听众的情绪,更加有效地维持他们的注意力。
适当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够给自己的叙事创设波澜了。
制造高潮内容高潮,就是事件的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
在日常的对话当中,并没有所谓确切的“高潮”,但会有“爆点”或者是“抛梗”,从而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其上面。
有些事情或许没有明显的高潮,但一些精彩的环节、动人的场面、闪光的语言或者特许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话中的“高潮点”。
适当运用这些“高潮点”,它们就可以成为我们口语表达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如:
有一次,郁达夫请了一位在军界供职的朋友到饭馆吃饭,二人边吃边谈,显得情感融洽深厚。
饭毕,餐馆侍者到他们的饭桌前结账,只见郁达夫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了侍者。他的朋友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问道:“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呢?”
郁达夫笑了笑,回答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压迫它看!”
两人相视而笑。
郁达夫这个回答,就属于“闪光的语言”了,因为通过这句话,活跃了当下的气氛。
平时说话,注意制造一些“高潮点”,就会让谈话更有意思。
善用声调变化想要把故事说好,不仅要有准确、生动、易懂的语言,还应该要有完善的“非语言形式”,就是语气、语调、语速、态势,以及情感的投入,把事情绘声绘色地说出来。
例如,你讲述的时候,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可以让叙事产生丰富的情感变化。说到有趣的内容时,提高声调,运用活泼、欢快的语气;说到伤感处,就让声调低沉一些,运用凝重、迟缓的语气。
根据内容的表达情感,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让讲述充满动态变化。
一般来说,语速快慢变化是由叙事内容和表达需要所决定的。叙事中过度的部分可以提高速度,而重点部分就应该稍微放慢速度;而讲述紧张的情节时,语速最好也好想要“紧张”地快起来,而表示平静的事物,就适当放缓。
总之,运用好你的“非语言形式”,你的叙事才会变得更精彩。
以下这三段话,根据你的分析,想一想他们用什么“非语言形式”去说出来更好呢?
1,明天早上起身赶路,回家过年。我收拾好行装,带着电脑、相机、一本路上看的书、两件衣服,一个背包就搞定了,感觉非常轻松。
2,乌黑的天空,一道闪亮、震耳的雷声,伴随着豆大的雨点疯狂低侵略着繁华的城市,因为惦记着家里的孩子,我撑起伞,冲出公司门口,一路狂奔在人行道上。楼里的楼房在不远处,就一公里左右,家里有保姆,在这鬼天气我还是担心。
3,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露一般,又像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运用好这五个方法,相信你的叙事口才肯定会大大增强的。
以后不管身处什么场合,你都能够发挥这种口才技能,让自己侃侃而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