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这样的死局,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派遣樊哙、灌婴等人大张旗鼓地在祁山道着手修复已经烧毁的栈道,他本人则率部从故道奇袭陈仓,仅取关中之地,让刘邦获得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却首次犯了糊涂,这为其身死人手埋下了一层隐患。
定“三秦”后不久,韩信奉命征讨齐国,然而大军行至途中却得到了郦食其成功说服齐王向汉朝投降的消息。
按道理目的已经达到,韩信应该班师回朝,可此时他的谋士蒯通却跳出来表示了反对,他给韩信说道,汉王只命令你攻打齐国,可没有下令让你退兵啊!听完这话,韩信有些迟疑。
于是蒯通继续煽风点火地说,郦食其就是个书生,凭借三寸之舌就拿下齐国,立下不世之功,可将军一路走来,打了多少场硬仗,流了多少血汗,难道将军的功劳比不过他一个书生?
蒯通的话奏效了,韩信借口不知齐国投降是真是假为由,继续向齐国进军。经过血战之后,齐国被灭,郦食其也被齐王残忍烹*。
郦食其之死让刘邦狠狠地记了韩信一道,表现上是自己谋士被*,实际背后的原因是韩信不听话,而且具有野心,这让刘邦十分忌惮。
郦食其之死让刘邦和韩信本不牢固的关系出现了一丝裂痕,但真正让裂痕扩大的当属韩信“要王”一事。
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苦战时,韩信却在一旁积蓄力量,形成了诸侯之势。实力扩大后,韩信却没有攻击项羽、解刘邦之围,反倒勒索刘邦说:“齐地刚被攻下,这里时局不稳,请您封我为代理齐王,以方便治理这里!”
得到这个消息后,史*载刘邦罕见“震怒”,这简直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这让刘邦直接起了*心。
但在张良、陈平的苦苦相劝下,刘邦也认识到眼下局势没有韩信相助不行,于是刘邦违心地向韩信的使者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意思就是大丈夫当诸侯王就当真的,当什么假(代)的呢?直接册封韩信为齐王。
被封为齐王后,韩信心满意足,他立刻发兵攻打项羽,数年后,就有了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
在战场上,韩信横扫诸多诸侯势力也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在政治上的低能却淹没了这些卓越的战绩,最终成为了他的“催命符”。
政治低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打败项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但战争一结束,刘邦就直奔定陶,夺了韩信的兵权,
《史记》记载是“项羽破,高祖袭夺齐王军”,一“袭”一“夺”,将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久后,刘邦又改韩信为楚王,原因是韩信做了几年的齐王,在齐地的基础较为稳固,继续让他留在当地是个隐患,于是安排这个“光杆司令”回楚国。
虽然失去了兵权和熟悉的部下,韩信却很高兴,毕竟自己是个楚人,这样也算是衣锦还乡,
回到家乡后他赏那个大娘千金,又召见那个让自己蒙胯下之辱的屠户,封他为中尉,他对别人说,正是有他的那一举,才有问我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