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配图:火烧赤壁 曹军大败
- 强势一方:曹操,按史书多角度记载推测,虽然对外号称八十万雄兵,实际上兵力大约在二十三万左右,其中曹操本部出动的兵马约十六万,而刘崇投降曹操的兵力在七万左右。
- 弱势一方:孙刘联盟,按史*载推测,周瑜在前线可调动参战的兵马约三万人,而刘备当时手头的兵马满打满算大约在两万人,合计五万人。这样的兵力与曹操一方相比,大约五分之一而已。
- 战争背景:从表面上看,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刘争夺荆州之地的战争,但实质上,此时的曹操已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工作,处在实力最为鼎盛的时期,正打算通过争夺荆州进而向南快速推进以达成统一全国的战略目的。
- 制胜关键: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在孙权和刘备建立抗曹联盟之后,双方人马于赤壁集结并与曹军分居南北、隔江对峙。恰此时,曹军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瘟疫”,且北方兵士不习水战,曹操只好将渡江大船首尾相连在江面上排开,以确保短兵相接时战斗力的发挥。然而,这样的一个动作却被周瑜细心洞察并加以利用。孙刘联军自知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于是利用曹操的轻敌和船队布局方式,设计了一出“黄盖诈降”的好戏,最终骗过了曹操的眼睛借用几十艘满载薪草膏油又用赤幔伪装的蒙冲、斗舰,最后将曹军烧的是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 战争走向:在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之下,曹操主力受到重创。火烧赤壁之后,曹操率残兵向北败逃而去,向南的统一战略终于偃旗息鼓。而反观孙刘,双方各自夺取了荆州的一部分,刘备更是借着荆州的根据地迅速发展实力,进而谋取了益州全境。此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夷陵之战
九州配图:火烧连营 蜀军惨败
- 强势一方:刘备,号称举国之兵伐吴,但按史*载,当时蜀汉出动的兵力约五万之众。之所以说他更强势,主要是因为无论是道义上还是战斗*上,特别是在初期,都是要强于东吴的。而且,在刚开始的两次接触战都以刘备胜出为结局,且东吴确实是比较恐慌的,曾派使求和。
- 弱势一方:孙权,按史*载,随着双方的持续僵持,东吴一方逐渐增兵达到了五万左右。
- 战争背景:往前看,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又被魏吴夹击并最终败亡。从表面上看,这是刘备孤注一掷发起的为二弟关羽被袭*的复仇之战。但若从本质上来看,夷陵之战实际上是刘备为了夺回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同时缓解内部派系矛盾以稳固政权的攻伐战。
- 制胜关键: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七月,完成登基称帝的刘备终于腾出手来,亲率大军东征伐吴。次年一月,刘备率兵来到长江南岸的夷道猇(xiao)亭占据山林联寨扎营,与陆逊所率的东吴军队相持数月无果。时间来到了六月,那个时节的天气潮热异常,史书描述“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这里所说的“黄气”实际上就是夏季酷暑之时,山林地带偶有出现类似于黄烟的气体弥漫于山谷或山脚,而此时也正是山林极易引燃失火的时节。这让一直静观其变的陆逊看到了难得的破蜀良机,加上长时间占据高处沿山联营扎寨宛如“长蛇阵”的蜀军早已是兵疲意沮,因而陆逊的一把火,将蜀军*的是丢盔弃甲,临阵斩*及投降的蜀军有数万人之众,可怜的刘皇叔只能仓皇逃窜,仅以身免。
- 战争走向:夷陵之战惨败之后,刘备带着残兵退守永安,最后在郁郁而病,才有了“白帝城托孤”之举。可见,此战的惨败对于蜀汉的实力打击是非常沉重,原本就不牢固的统治根基更是出现了明显的动摇,若不是诸葛亮的老成谋国,早已分崩离析。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国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相持期。
从上一节对三大战役的战场复盘情况来看,细心的你应该发现了一个共同之处:前有曹操火烧乌巢,后有周瑜火烧赤壁和陆逊火烧连营。弱势一方的主帅都用到了“火攻”这一非常规战术,并且都让原本看似铁定要输的一方瞬间扭转了局势,最终取得全局性的完胜。
那么,为什么曹操、周瑜和陆逊,最终都将胜利的砝码全部压在了一把火上呢?难道他们真的是稳操胜券的实施火攻战术吗?
九州配图:兵者,国之大事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古代兵家所推崇的一般是求稳,先立足不败而后求胜。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用兵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不可率性而为,必须慎重,不可轻启战端,若非要战,则必须考虑周全,稳中求胜才是正道。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兵书中,对于奇谋战术也不乏论述,但只是将其作为正面战场的辅助手段,绝不会将其作为获取胜利的主要手段,因为奇谋之术是有比较大失败风险的,一旦失败,劳师无功事小,若是因此大军深陷险境那就满盘皆输了,这也正是后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不愿意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原因所在。
九州配图:诸葛亮未采纳子午谷奇谋
实际上,如果我们结合这三大战役的背景分析,便能很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采取火攻奇谋不过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极为不利局面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必然的思路,也就是说,曹操、周瑜和陆逊实际上是被逼的没招了,不得已冒险而为之。
试想一下,假如曹操亲自率兵偷袭乌巢失败,亦或是自己意外中流矢丧命,那不就是满盘皆输的局面吗?哪还会有一战功成的好事等着他呢。再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假若曹操识别出了“黄盖诈降”的骗局而将计就计呢?正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黄盖来投,即便没有想到黄盖会用火攻,也定会重新布局战船的阵型。我们不妨打开脑洞想一想,如果曹军正面用几艘战船作为挡箭牌来吸引东吴的小火船,两侧留下一条船可通行的宽度,作为后排战船随时出动的通道的话,那么当前排战船被点燃之时,东吴一边必定以为已然偷袭得手而欢欣鼓舞,此时曹军也就安排随刘崇投降而来的七万荆州水师驱战船从两侧通道快速*出,借助江面的浓雾直抵江对岸并快速登陆,东吴一方必定方寸大乱,那最终胜败就犹不可知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脑洞大开的猜想而已,但至少可以说明,周瑜的火攻之术也是有风险的,不过是一种铤而走险的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