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少年培训机构项目层出不穷,快速阅读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快速阅读的训练,到底有没有效呢?
简单粗暴的说:是智商税,而且是借着信息社会的东风诈尸的陈年智商税。。。
快速阅读法从何而来?这智商税是上世界5-60年代一个美国老师Evelyn Wood创的,她认为自己有快速阅读的天赋,和丈夫发现了潜在的商机,开了一大堆智商税收割班,赚得盆满钵满,据说美国总统肯尼迪,尼克松和卡特也被收割了一波。
快速阅读的主旨在于宣传我们此前阅读的方式是非常低效的,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必须要停止“低效阅读”(即当我们的眼睛扫过书页时内心会默读或者当走神或思维受阻时在某些短语处停顿及重读)
很多人就开始了,“我亲戚”“我朋友”或者是“我自己”学过,用过速度,明明有用,你怎么一棍子打死呢?由于大部分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500字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阅读自然会是很多人从繁琐文本工作中脱身的救星,亦或是想走学习捷径的法宝。
那么为什么说快速阅读是智商税呢?
我们真的能像创始人Evelyn Wood所宣称的那样,学习快速阅读后达到每分钟2000 字词的阅读速度呢?
对于智商税向来有着充分敏感度,时刻摩拳擦掌的心理学家们就出场了。2016年,心理学家们写了一篇涵盖了你能想到的关于快速阅读所有方面的长篇综述,
他们用比较温和的语气总结了一下,即:
在快速阅读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献祭了阅读的精确性与理解来换来阅读的速度。读者有可能通过训练将自己的阅读提高2到3倍(如从2-3百词进化到了6-7百词每分钟),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却会差于自己用普通速度阅读时的理解。如果对文本的理解不是阅读者的目的,那只能说,“你开心就好”,快速阅读能起到一种工具的作用。
相信大部分人阅读是为了理解文章,那很显然,快速阅读是智商税。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在海绵一般吸收周遭所有知识的年纪,却莫名因为家长的愚昧去学习毫无用处的错误阅读方法,不仅没利,反而可能有害,不单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认知负荷,还可能影响他长远的学习方式。
生物学上的限制看到这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服,我宁愿牺牲效率,也要追求速度,可能我理解弱一点,但你看一遍我能看十遍,我能补回来!
这时造物主微微一笑,表示有话说。
眼睛是最为精妙的器官,自然也是我们阅读的工具。当我们阅读时,眼睛会聚焦在一部分文本上,看完之后再聚焦到下一部分,这个过程在视觉研究中叫做扫视(saccade,如下图),扫视进行地非常快,我们阅读平均的聚焦时间在250毫秒,而平均扫视时间则为25-30毫秒。
由于我们眼睛的构造所限,简单来说我们眼睛构造如下图
而我们视觉能看清多大的范围,则需要依靠视网膜中的中央凹(fovea:图中红圈),然而即使我们包含了中央凹以及其边缘区域的视觉范围,在极限状态下我们也只能看清约摸20个字词的区域,再超过这个视线区域的话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如下图)
我们可以立即实验一下是不是如此。而想要达到快速阅读的每分钟数千词标准,在生物学上基本是不可能的,若是能突破次元壁,那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指日可待。
在扫视的过程中,即使是最老练的阅读者,也会出现10%-15%的视觉回溯(即重新看一次之前的文章),毕竟在这么快速的过程中,瞄歪了也是可以理解,另外,大多数视觉回溯的原因并不是瞄歪了,而是我们大脑在告诉我们“兄弟,看太快了,之前的没看懂啊。”
市面上有很多快速阅读旗号的app,不知道培训机构是不是也是这种训练方法,用的则是一个很简单无脑的方式,叫做视觉快速序列展示法(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ion),即在屏幕上,预设定展示时间,每次只显示一个词。看到这,再一叶障目的人都知道这已经脱离了“阅读”的范畴了。另外,这种方式等于间接的停顿,就像你在看视频是一秒一缓冲,很显然会显著影响你对文本的理解力。
除此之外,无数的研究已经证明,我们阅读的速度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视觉的局限,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是一个关键。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即使我们训练出了快速阅读的能力,但是大脑的理解速度却仍然跟不上阅读速度。
当然,对于很多需要快速浏览文献,或者工作档案的人,学习快速阅读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这其实与快速阅读这个方法并无联系,正如心理学家们在研究总结时所说:“想要速度与理解兼得,唯有四字,熟能生巧,同时增强自己的语言功底才是正道。”
“囫囵吞枣”这个典故人尽皆知,到交税的时候却忘了,实为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