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即使好心地称赞,也必须恰如其分。”
夸赞别人没有想象那么困难,只要你肯开口就可以;夸赞别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并不是你随便说几句好话别人就会接受。
夸人是门技术活,夸不到点子上,还不如不夸;夸得太过了,别人又会觉得你虚伪。
夸人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和方法。关于如何高质量、高水平地夸赞别人,就藏在这三句话里:
1 从“内心”发出的赞美最真诚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说话,他人的赞美能令听者如沐春风、心情愉悦,能令双方距离逐渐拉近,是打开彼此话匣子的钥匙。
但夸赞别人的话一定要出自真心,那些虚情假意的夸奖,听多了很容易会招人反感。如果你对对方不是很了解,就不要盲目地夸赞。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萧乾在《大公报》发表了短篇小说《蚕》,林徽因读后甚是喜欢,通过沈从文,林徽因邀请了萧乾来家作客。
两人一见面,林徽因就称赞萧乾:“你用感情写作,这很难得。”原本还有些忐忑的萧乾,听到林徽因的夸赞,顿时消除了内心的不安。
他们两人很快便愉快地交谈起来,而林徽因竟然能将小说《蚕》的大部分背了下来,还很有见地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萧乾深感林徽因的真诚和热枕。
通过这次深聊,他们渐渐熟悉起来,后来萧乾更成为了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中的常客。
由衷的赞美,是一个人最真诚的体现。只有一个人真心懂得别人的好,诚心诚意地赞美别人,别人才会乐于与他交往。
2 具体到细节的夸奖才能打动人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称赞是生命短暂的热情,习惯了就变得有等于无。”
试想如果别人夸你只流于表面,你会觉得很客套;如果别人对你言过其实地夸赞,你又会觉得不走心。这些所谓的赞美,听多了你会选择自动过滤。
只有落实到具体细节上的夸奖,才更显一个人的真诚和细心。而作为接受赞美的一方,也会因为别人的赞扬备受感动和鼓舞。
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大仲马,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有次他流落到巴黎,希望找他爸爸的一位朋友帮忙找份工作。
爸爸的朋友问大仲马,是否懂得数学、历史、地理或者是法律。大仲马什么都不懂,只能惭愧地摇头。
爸爸的朋友无奈只好要求大仲马写下住址,等将来有好的工作再写信告知他。
“青年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这是你的优点。能把字写好的人,文章也一定能写好。”爸爸的朋友看着纸上漂亮的字迹,不禁真诚地称赞大仲马。
大仲马受到了鼓励,于是回去后真的开始认真写起了文章,数年后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当一个人能详细说出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不但能令对方感受到真诚,而且对方也能从夸奖中更确信自己有某方面的优势,他们会因得到肯定而信心大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平时愿意细心观察和用心思考,定能发掘别人与众不同的优秀之处。
3 “间接”赞扬别人的声音更动听
当一个人直接赞美别人,就算多么真心真意,对方也可能会认为他在有意讨好自己。
但当他通过“第三方”来间接赞扬对方时,他在对方心中的好感度和信任度会大大地增加。而这里的“第三方”有两层意思:
(1)利用“其他事物”来烘托,达到间接赞扬对方的目的。
网上某位朋友曾分享过的一段经历。某天她跟朋友聊天,说自己的孩子在某某学校读书。
她朋友说:“我有几个朋友的孩子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现在已经上了重点大学,看来从这间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不错。”她的朋友不但夸奖了这间学校,还间接赞扬了她的孩子。
这种夸人的方式,通常听者会很受用,即使不接受对方的观点,也会觉得对方很会说话,这会大大增进彼此的感情和关系。
(2)通过“第三人”把赞美的话,传到被夸奖人的耳中。
《红楼梦》有段描写:有天薛宝钗和史湘云劝贾宝玉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贾宝玉听后大为反感。
对着薛史二人不满地说:“林姑娘从来都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分开了。”
碰巧此时林黛玉从窗外经过,无意中听到贾宝玉的话。她虽不吭声,但内心甚为惊喜。原来在他心中自己是那么明事理的人,之后贾林之间的感情也随之日益加深。
你在第三人面前夸一个人,你夸赞的话始终有一天会传到“被夸人”的耳朵里。他会非常相信你的赞扬,而且会对你产生莫名的好感和信任。间接夸人比直接赞扬的效果也更为显著和有效。
4
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颂扬别人常常是肯定自己,给别人抬轿其实也是抬高自己。”
懂得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你夸赞对方的同时,也就肯定了自己的眼光;你赞扬别人的时候,往往也能激励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相互的。你懂得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你懂得夸奖别人,别人才会打心底里尊重和喜欢你。
学会夸奖别人,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