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元和十二年,四十六岁的白居易慢慢走在山路上。此时正是初夏,山上树木茂盛,绿油油的聚在一起,路上还有鸟儿在欢乐地唱着歌。但白居易却是满脸愁容,与这生机盎然的环境格格不入。白居易在山中是越走越惆怅。
没想到这才刚刚四月份,春天的花朵就凋谢得干干净净,枝干上只剩茂密的绿叶。即使运气好,还能遇上几朵坚挺在枝头的花,花瓣也早变得皱皱巴巴,一碰就全都纷纷扬扬地落了。
不知走了多久,山路到了尽头,白居易一抬头,便看到一座寺庙在山顶静静地矗立着,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大林寺。门口扫地的师傅看出白居易情绪不佳,像有心事,便邀请他进去参观。
刚推开佛寺的大门,一片鲜艳的桃红色就映入眼帘。只见这佛寺的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桃花树,满树的桃花开得正旺,香气扑鼻,美不胜收。白居易看呆了,这山寺的桃花开得也太美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芳菲,这里指鲜花静凋零。
始:才,刚刚。
人间的四月,鲜花都已经凋零,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林寺在山顶上,海拔高,温度低,所以当山下气温升高,花朵都凋谢时,山上较低的温度刚好适合花朵开放,所以才会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看着这桃花盛放的美景,内心不禁感叹:这春天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三月刚过,立马收拾东西走人,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它要去哪里,让人既惋惜又遗憾。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这个调皮的春娃娃原来是偷偷跑到了这座寺庙里,要不然这里也不会有一树开得这么美丽的桃花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恨常常惋惜,逆寻找转反。
我常为春天离去,无法找到它的踪迹而感到惋惜,却不知道春天在何时转入到了这山寺中来。诗歌只有短短四句,便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偶然发现桃花美景的惊喜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内心的惆怅心情也得到了缓解。
在早些年前,白居易仕途顺利,得到皇帝赏识和重用,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可谁知他因为说话太过刚直,遭朝廷众臣排斥,便被贬为江州司马。他本人也像春天逝去一般,不再风光,对未来感到迷茫,每日郁郁寡欢。
但在这高山的寺庙中,白居易又见到了消逝的春光。对他而言,这不仅是欣赏到了一幅美景,更是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所以才会提笔作下这首《大林寺桃花》,激励自己不要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