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原来在讲这首古诗的时候提到过,这里着重讲一下这句的平仄。
我在前面一个关于避免新旧韵混用的时候就提到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水韵?因为平水韵虽然是宋朝编制,但是上承唐韵,所以唐宋之间的诗文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平水韵来分析的。
记住,用宋朝的平水韵来分析唐诗不是笑话。
而平水韵和新韵最大的区别就是入声字,在平水韵中入声字都是发仄音的,短促,狭急,元朝以后,入声字逐渐消失,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去”中去了,这样延承到今天的普通话,唐宋之时的入声字就分布在如今的“一、二、三、四”声中去了。
所以我们如果按照普通话读音来划分平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去),一般情况下大体正确,但是只要碰到发一、二声的入声字,就会出现错误。
“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这样。普通话的平仄划分确实是“平平平平仄平平”,但是我们知道七绝的首句只有“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起句。这首诗历来就是格律七绝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其中有变音“一二声”的入声字。重点对象就是按格律应该发仄声的“时、节”二字。
去查一下入声字表,“时”字不是,而“节”字为入声字。
所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句子在当时发音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平”,这个格式的正格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根据“一三五不论”,这个律句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并没有出律。我们再根据首句平起押韵格式(平声收尾),推出全诗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再对应看《清明》全诗的平仄,就可以看出来是否全诗合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除了首句“时”,第三句“酒”字,第四句“遥”处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全诗都是合平仄的。
所以《清明》这首诗就是一首近体格律诗中的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是符合格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