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5 22:33:11

贞观四年(630)四月初三,李世民在太极宫顺天门举行了批斗大会。

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画面:颉利可汗匍匐在地,不停地磕头认罪,态度极其虔诚,并希望李世民给他来一段义正词严的训话,让他的人生焕发新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1)

人生在世,很难碰到如此恢宏大气的场面啊。

李世民当着颉利可汗的面,以外交辞令颁布了他的五大罪状:

第一罪,仗着父兄留下的基业,骄奢淫逸,自取灭亡。

第二罪,你与朕几次订立盟约,却屡屡背信弃义。

第三罪,自以为无敌于天下,擅自发动战争,荼毒天下百姓。

第四罪,恶意侵犯大唐国土,践踏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残害生灵。

第五罪,朕屡次原谅你的罪过,希望能保全你的江山,而你却一再迁延,不肯前来。

如果能够生在贞观年间,做李世民的臣子,看到这一幕,恐怕内心将会汹涌澎湃。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灰飞烟灭,而是受诛心之过。

事实上,颉利可汗是可以还嘴的。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2)

他是突厥首领,如何处置老爸和哥哥留下的遗产,李世民管得着吗?

李世民也订了盟约,为何要出兵攻打突厥?

李世民打赢了战争,颉利可汗就叫荼毒生灵,打输了又该如何说?

李世民指责颉利可汗践踏唐朝百姓的田地,然而为了瓦解梁师都的势力,李世民特地派军队践踏梁师都辖境内老百姓的庄稼,这又如何说?

到了结尾,李世民峰回路转:“颉利,任何一条罪名都可以判你一死,然而朕和你订立渭水之盟以来,你并没有大规模入侵,因此免去你的死罪。这样,你就先住在长安城的太仆寺,闭门思过去吧!”

大唐对突厥的战争,不仅仅洗刷了数百年来的耻辱,而且还获得了无数的战马、土地、人口和财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3)

据史料记载,太上皇李渊听说李世民生擒了颉利可汗,顿时龙精虎猛,一改深居简出的姿态,主动要求李世民在凌烟阁举办了一次盛会。李唐的宗室、重臣、皇子、公主、后妃齐聚一堂,大家伙儿把酒言欢,举杯邀月,兴起之处,李渊亲自弹奏了一曲琵琶,李世民翩翩起舞,一直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君臣虽然很开心,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战争过后,收编了无数的土地,该如何管理呢?投奔大唐的部落有数十个,人口多达一百多万,如何安置他们呢?

关于如何安置少数民族一事,官员们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民族同化论,发言者很多。

说白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历来就是中原百姓的大敌,如今好不容易灭了他们的政权,应该将他们迁徙到河南的兖州、豫州(今河南省境内)一带,让他们和中原老百姓混居在一起,慢慢学会耕田种地,养桑织布。这样一来,北方的草原就会空无一人,中原再也没有威胁可言。

好吧,笔者表示这样的大臣有点想当然了。

第二种,自生自灭论,发言者叫魏征。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4)

魏征的态度非常激烈,扬言突厥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盗匪,欺负中原人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如今自取其祸,李世民没忍心将他们全部诛*,如果把他们留在中原的话,不过几年时间,人口就会翻番,到时候他们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赶回老家,让他们自谋生路。

第三种,独立生存论,发言者中书侍郎颜师古、礼部侍郎李百药。

他们认为,把突厥人安排到中原不太合适,可以安置到河北,让他们以各自的部落独自生活;朝廷可以规定,部落与部落之间不能有任何从属关系,大家各自过日子就好;可以在定襄城设立都护府,以军事力量来管束这些部落。

这个办法不错,有点靠边了。

夏州都督窦静是个资深的突厥通,他的发言也挺有意思:突厥人就是一群禽兽,严刑峻法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威慑。不如趁他们落魄的时候,给他们来点儿惊喜。比如赏赐高官厚禄,下嫁几个宗室公主啥的,以此来笼络和分化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成为大唐的藩属,边境可保太平。

好吧,窦大都督,要不把你的女儿嫁给他们?

第四种,军事监管论,发言者中书令温彦博。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5)

突厥人在穷困的时候前来投奔,我们不能将他们视为包袱。至于把他们赶到中原,违背了他们的生存本性,肯定不能长久。不如因势利导,将他们安置在塞外,依旧按照原来的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保全他们的民族,也可以作为大唐北方的一道屏障。对朝廷来说,可以将颉利可汗的地盘分为几块,朝廷在这些地方设立都督府,以此来威慑他们。

数百年的生活习惯,让突厥人保持了一种崇尚自由的精神。中原的住房、饮食、文化对他们都是一种限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群整日啃羊腿的人,让他们围着大锅吃着白面馍馍,喝着米汤,该是什么样的画面?

想要把突厥人改造成中原人,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李世民健在,可以威慑突厥人,一旦他羽化登仙,后世子孙还有能力控制这些少数民族吗?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军事辖区,对突厥人实施管控,让这成为一种制度的常态。

当然,这种办法可以管控突厥,却也让都督府凌驾到州刺史的头上,造成军权高于行政权的事实,最终也产生了不少隐患,这些都是后话。

李世民权衡之下,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利可汗的地盘切分为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分别设置都督府;将颉利可汗的地盘分为六个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的帝王心胸确实很宽厚,投降李唐的首领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有的人被封为郡王,在中原过起了好日子;有人被封为大将军,有人被封为大都督,前去管理突厥百姓,有人被留在宫中,做起了御前侍卫。

贞观四年(630),东突厥帝国宣告灭亡。

客观地说,李世民虽然灭了东突厥,可毕竟有点捡漏儿的嫌疑。说白了,李世民不是无所不能的先知,他不知道突厥会爆发内乱,会展开血腥的厮*,更不知道突厥会遭遇史无前例的严寒天气,以至整个国家陷入瘫痪。

李渊不想教训突厥、洗刷耻辱吗?那他为何忍着?

李世民不想教训突厥、洗刷耻辱吗?那他为也何忍着?

说白了,唐朝建国初期,人口稀少,经济一塌糊涂,典型的穷国家一个,如果爆发了军事冲突,李唐很可能无法恢复元气。更何况,李世民就算想打,军事实力也不允许啊,骑兵从哪里来?战马从哪里来?区区几千骑兵,如何与东突厥的数十万骑兵、数十万控弦之士抗衡?

没办法,胸中就算有万般怒气,也只能继续忍着。

如果突厥国内没有爆发内乱,没有遭遇暴雪危机,李世民还是得继续忍着!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完美的解决办法。有趣的是,历史就是很眷顾李世民,突厥内乱来得太突然,灾害也来得太突然。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谁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名言警句(6)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面对解体的东突厥政权,面对因为缺乏食物而纷纷前来投奔的少数民族,我想皇帝们都知道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应该干点什么。

可李世民,除了派遣李靖和李世等人出兵突厥,趁着突厥人心惶惶,捣了别人的老巢,没有任何正面的厮*,没有任何运筹帷幄,战术毫无亮点可言。

一言以蔽之:乘人之危灭了人家的国,看起来很霸气,可含金量却非常一般。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很不错的,他懂得蛰伏,懂得压抑自己的*,顾全朝廷的大局。一个皇帝有了这个优点,能成大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九皋寒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