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说法。其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能够收到爱人的来信是非常幸运的事。
因为这不但代表收信人正在被爱人惦念,而且还能证明自己的爱人至少在写信时是平安无恙的。
最让人心痛的是,写信的人可能前些日子还在诉说衷肠,几天后就成了革命烈士,一纸薄薄的家书则要承载起往后数十年的深沉怀念。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牺牲之前留下的绝笔,它是共产党人的正气歌,诗里舍生忘死的气魄更是激励了无数人。
与此相比鲜为人知的则是,夏明翰铁骨铮铮的身躯里也藏着细水流长的深情,他留给妻子郑家钧的家书更是诠释了他的侠骨柔肠。
夏明翰作为早期的革命志士,面对的斗争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所幸这一路上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郑家钧。
然而,1927年反动派发起马日事变后,夏明翰察觉到了自己可能会落入敌手,因此他买了一颗红珠送给郑家钧的同时,写下了“不求白头偕老时,唯图两心长相印。”
可见在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有情之人也不敢奢求白头偕老,只希望能在一息尚存时与爱人共同攀登真理的高峰,这正是诞生于战火的独特爱情追求。
1928年夏明翰就义前,还给郑家钧留下了诀别的家书,在表达了对妻女的深沉爱意后,他也不忘嘱托妻子“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也许夏明翰的未尽之言还有很多,但是在敌人的迫害下,他只能将深情厚意藏在寥寥数行字里。
而郑家钧也没有让丈夫失望,她继承了夏明翰的遗志,一直坚持为党做地下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她才在长沙安定下来。
只可惜夏明翰早早地走了,没能看到革命理想的实现,这绝对是莫大的遗憾,但这种遗憾在山河破碎的年代里实在太过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