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的反义词是什么,乌合之众反义词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20:12:52

众叛亲离的反义词是什么,乌合之众反义词是什么(1)

中文名:马首是瞻

外文名:follow one’s lead

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

近义词:唯命是从、如影随形、亦步亦趋[1]

反义词:众叛亲离、分崩离析、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释意:“马首是瞻”的原义是作战时,士兵依主将的马头决定前进的方向。后比喻毫无主见,服从指挥或跟随他人进退,不敢稍加违背;

《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晋国、鲁国会同齐、宋、卫、郑、曹、莒﹝jǔ﹞、滕、邾〔zhū〕、薛、杞〔qǐ〕、小邾等国,一起攻打秦国。晋国是首脑,晋悼公派出将帅,率领联军,向西进发。

众叛亲离的反义词是什么,乌合之众反义词是什么(2)

到了泾水边,各国军队却都停止前进,不肯渡河。晋大夫叔向为此去同鲁卿叔孙豹商量,叔孙豹念了《匏〔páo〕有苦叶》那首诗的一段。那是《诗经·邶﹝bèi〕风》中的一首诗。匏,即葫芦,或称匏瓜,古人有带着葫芦泅水渡河方法。那首诗的第一段四句是“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此诗大意是:葫芦有苦叶,渡河有深水;水深准备一身湿,水浅撩衣走过去。(揭,撩起衣服。涉深水时,撩衣也没用,索性连衣下水,那样的渡河办法,叫做“厉”。所以,比喻行动要因地制宜,就叫“深厉浅揭”。)

叔孙豹念这段诗的意思,是表示坚决渡河,叔向回来就准备船只,先让鲁国和莒国的军队渡过了泾水。接着,其余各国的军队也渡了过去。

秦国见各国联军集中在泾水边上,就在泾水上游暗下毒药,毐死了联军的许多人马。郑国军队很生气,首先向秦军发动进攻,各国军队跟着一齐出击,一直冲到了棫林(棫〔yù〕)(今陕西华县) —带,可是秦军并没有降服的表示,胜败还不能决定。

这时,晋国的中军统帅荀偃下了一道命令,是这样的三句话: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鸡鸣而驾”是说,明天清晨鸡一叫全军就要驾好兵车,准备进击;“塞井夷灶”,就是填井拆灶,和“破釜沉舟”同义,表示只有向前、不留退路;“唯余马首是瞻”的意思是:只看我的马头而行事,我的马走向哪里,你们都得跟向哪里(瞻〔zhān〕,向前看或向上看。)

下军将领栾黡〔luān-yán〕认为荀偃的命令过于专权独断,心怀不服,气愤地说,“晋国还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呢,我的马头偏要向东!”于是,他向后转,走了,他所率领的下军便跟着他撤退。荀偃觉得自己下的命令的确不妥,造成了内部的不团结,眼看不能战胜秦国了,只得再下一道命令,叫全军一齐向东撤回。这次战争,就如此结束。晋国人民讥讽这件事情,称为“迁延之役”,意即退却的战役。

荀偃的“唯余马首是瞻”这句话,后来就成为成语“马首是瞻”,形容一举一动都得绝对听从某人的指挥,你必须看着他,他让你怎么动,你就得立刻怎么动。

众叛亲离的反义词是什么,乌合之众反义词是什么(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