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命题
(一)命题的定义
同概念一样,命题也是人们思维的基本形式。
人们通过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揭示,来认识、刻画对象,从而形成概念。但思维过程并不是由孤立的概念所组成,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决定了人们并不单以感官的功能对事物作出反应。
人们要在思维的层面运用概念对所认知、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作出一种主观的评价、描述、断定,形成具有肯定或否定意谓的思想。
命题就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思维对象的属性进行肯定或否定断定的思维形式。
例1-1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例1-2 有的著名逻辑学家不是古希腊人。
例1-3 逻辑学是既具有古老历史又充满勃勃生机的科学。
例1-4 并非只有西方哲学家才有系统的逻辑思想。
例1-1、例1-3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肯定断定,例1-2、例1-4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否定断定,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情况所作出的断定,因而都是命题。
任何事物自身无不具有一定的性质,如质量功效、作用意义、形状色泽,与其他事物也无不发生一定的关系,如大小同异、前后左右、离合亲疏。
事物自身的性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构成了事物的属性。
人们要认识世界,必须要认识客观的事物,要认识客观的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性质与关系,即对事物属性加以认识。
而刻画、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断定的形式就是命题,所以命题是人们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二)命题的逻辑特征
命题作为表达人们对思维对象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在认识过程中为人们广泛用于反映、刻画客观对象的抽象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因此,不同的学科,如哲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生理学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探讨它的作用、过程、特征、转换机制和形成条件等。
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形式科学,它从保证人们思维形式正确的角度,着重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真值规律、命题形式的真值关系等方面分析命题的逻辑性质,而不直接研究命题所反映的具体认知内容和关系。
从逻辑角度分析,任何命题都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任何命题要么是肯定断定,要么是否定断定。
命题是人们在思维中对思维对象的断定形式。有肯定或否定,才称其为断定,传统逻辑命题理论将此视为命题的应有之义。
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中对此早有论述:“前提是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另一事物的一个陈述。”
若一个论述,对事物无肯定也无否定,自然就无所谓断定,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命题。只有表达肯定或否定意谓的思维形式,才称之为命题。
例1-5 先驱者11号是美国发射的探索外星文明的飞船。
例1-6 先驱者11号不是载有宇航员的宇宙飞船。
例1-7 先驱者11号飞船已经与人类失去联系了吗?
例1-5表达了肯定断定,是命题;例1-6表达了否定断定,是命题;但例1-7表达的却是人们的询问,既未肯定也未否定,因此不是命题。
第二,任何命题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
命题表达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属性的断定,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认识、主观描述,而事物本身的情况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如公元2003年3月25日这一天,成都的天气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同是这一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沙尘暴肆虐,黄沙弥漫,遮天盖日,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真假是认识论的范畴,客观事实无所谓真与假;而人们对客观事实所形成的断定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是人们所拥有的思想,因而涉及真与假的问题。
当人们所形成的命题与所断定的客观事实相一致时,命题是真实的;不一致,命题则是虚假的。
因此,任何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
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论述说:“关于现在或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判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必然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
比如,在前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人们作出如下断定:
例1-8公元2003年3月25日成都晴空万里。
例1-9公元2003年3月25日巴格达风和日丽。
很显然,例1-8的断定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命题为真;例1-9的断定与事实情况不一致,命题为假。
命题的真、假统称为命题的真值。传统逻辑以及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都是只从真假的角度分析命题的。因此,它们又称二值逻辑。
(三)命题与判断
在英语中,命题叫“proposition”,判断为“judgement”。传统逻辑命题理论从形式上刻画命题,将命题与判断视为同一,未作严格区分。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命题是一种有肯定或否定意谓的思想,它有真假之分;而判断则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断定为真的命题。
也就是说,凡是由一个陈述语句表达的有肯定或否定断定的思想,皆为命题;而一个命题所表达的肯定或否定思想,只有在断定者断定其真的情况下才称之为判断。
在正常认知状态下,断定者总是断定自认为真的命题,不断定自认为假的命题。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真命题不一定人人都断定,假命题不一定没有人断定,断定是因人而异的。
二、命题的种类
命题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根据是否包含有模态概念(“可能”“必然”等),可以把命题划分成非模态命题和模态命题。
非模态命题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划分的根据是本身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
简单命题又可以划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划分的根据是命题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关系。
复合命题又可以划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划分的根据是命题中包含联结项的不同。
模态命题可以划分为真值模态命题和非真值模态命题,划分的根据是包含的模态概念是否为“必然”或“可能”。
以上内容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三、命题和语句
命题与语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总体上而言,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第一,命题依赖于语句。
命题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不能离开语句而存在的。语句是命题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语句,命题既不能形成又不能存在和交流。
第二,语句依赖于命题。
语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必然包含一定的思想,表达一定的命题。否则,它就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声音或一组笔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命题属于思维范畴,具有全人类性;而语句属于语言范畴,具有民族性。
具体到某一个民族的语言,命题和语句具有以下关系:
第一,所有的命题都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
陈述句和反诘句所包含的思想都有真假,因此它们直接表达命题。
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感叹句是抒发某种情感的,祈使句是表达一定愿望的,它们对客观事物并未直接断定,也无真假可言,因此它们并不直接表达命题。如:
例1-10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例1-11 难道金钱是万能的吗?
例1-12 你懂法语吗?
例1-13 祖国啊,我的母亲!
例1-14 请尊敬老人!
例1-10是陈述句,例1-11是反诘句,它们直接表达命题;而例1-12是疑问句,例1-13是感叹句,例1-14是祈使句,它们均不直接表达命题。
第二,同一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如:
例1-15 所有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例1-16 没有困难是不能够克服的。
例1-17 难道有不能够克服的困难吗?
例1-15至例1-17表达的就是同一命题。
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如:
例1-18 一个农民画家的画展已经开幕了。
例1-18是一个歧义句,它既可以表达命题“由一个农民画家创作的画的展览已经开幕了”,又可以表达命题“农民画家创作的画的一个展览已经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