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苏轼这首《江城子》几乎是信手拈来,可能是喝酒喝得正酣畅淋漓,那一瞬间的霸气倒有些李白"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畅快感了,这种宏大的理想情怀配合着诗人本身的性情,一首词就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了。
从上阙来看,苏轼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来自比,《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里有说:"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而苏轼在词里表示,为了报答百姓对他射猎的支持,必定是要亲自射虎的,或许内心希望如孙权一般英勇无畏吧,也希望如孙权射虎般成功,但从中可看出的是属于苏轼的自信与积极。
而在下阙里,诗人又随手甩了个"何日遣冯唐"的典故,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出自汉文帝时期的魏尚和冯唐。据说魏尚在云中当太守时,爱惜士卒,更是让匈奴不敢侵犯,但在一次报公文书上所记载的*敌数字与实际不符,虚报了六个而被削职。冯唐为其辩白求情,文帝就赦免了魏尚之罪,并派冯唐为使节,持节入云中,恢复了魏尚的官职,之后魏尚果然不负期望,带领下属阻挡了一批又一批的匈奴来犯。
苏轼用魏尚自比,渴望他的冯唐早日来赦免他的罪过,有朝一日,也可以如魏尚那般,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王勃《滕王阁序》里引用这个典故抒发的也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属于自己的那个"冯唐"能够早早的来召唤自己。或许古代被贬的、或者是仕途不顺的文人都渴望有个冯唐来到他们面前,给他们希望吧,只是有时来得太晚,他们早已白发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