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文章2022年最新范文,时评范文500字最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10:05:27

2月的人民日报时评,如约而至。高考进入冲刺阶段,积累时政热点也不能放松,卷王帮你整理好了,快快收藏!往期请点击☞1月人民日报时评查看~文末附本文电子打印版

01

坚持依法依规,正义决不会缺席

央视快评 2022-2-23

今天,江苏省相关部门发布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调查结果。还原真相、回应关切,严肃追责、伸张正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详尽的调查和权威的声音。连日来,全社会对“杨某侠”的同情和关切,是真切地希望通过彻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受害者得到救助,让违法犯罪者得到依法惩处。维护公平正义,是人们的共同期盼。

调查“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过程,是用法治和公正将问号拉直的过程。这一事件历时久,牵扯面广,需要一步步抽丝剥茧,用清晰的事实说话。吹散一层层陈年迷雾,才能抵达真相。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关乎个体权利,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法治尊严。必须把它纳入法治轨道,展现法的精神,彰显法的力量。用事实还原真相,这是调查的立足点;用追责抚慰人心,这是调查的落脚点。值得肯定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对有关责任人员严肃追责,还是对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都突出了“法治”二字。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坚持人民立场,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是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依法调查处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让当事人感受到法治的力度和温度,让全社会看到依法治国的实效,这就是正义和法治的力量。我们同样希望,在社会主义法治的阳光下,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0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常钦 2022-02-25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决心,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滋润着农村大地的广袤田野,催发了农业生产的勃勃生机。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观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明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凸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总体看突出了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有利于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粮食是社稷之本,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也要负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无论是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是建高标准农田、抓黑土地保护,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或是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我们才能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时评文章2022年最新范文,时评范文500字最新(1)

图源:人民日报

“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可以说非常具有针对性。一方面要抓好巩固,比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县、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让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同时也要抓好拓展,比如,补上基础设施、技术、营销等短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始终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群众生活就能更上一层楼。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如今,不少村庄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环境美”携手“生活美”来敲门,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不走个别地区盲目合村并居、大拆大建“一刀切”的老路。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多听农民意见,让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打好这场持久战,做好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我们一定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03

“一墩难求”,冰墩墩为啥这么火

田卜拉 2022-02-07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后,冰墩墩火了。在很多奥运特许商品店里,冰墩墩的摆件早已卖光下架。大年初五,很多人凌晨就来到北京王府井的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口排队等候购买手办盲盒和毛绒玩具,但仍然有人“冻成冰墩墩,也没抢到冰墩墩”。已经抢到的人表示:“有‘墩’在手”真幸福。更多人感叹:实现“冰墩墩自由”太难了。

时评文章2022年最新范文,时评范文500字最新(2)

一“墩”难求,正是冰雪经济火爆的生动缩影。线上线下断货,玩偶摆件钥匙链全都买不到,商店临时限流并实行限购,无不体现出冬奥会吉祥物的超高人气。冰墩墩呆萌可爱的外形,酷似航天员的独特设计,本身就让人们爱不释手。而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作为一件极具纪念意义的大事,消费者为此争相购买收藏也属情理之中。加之“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实现,使得冰雪运动拥有更多受众,冬奥周边也获得更多青睐。当然,奥运会官方纪念品向来是稀缺资源,况且北京冬奥恰逢农历新年,春节假期工厂休假、供应不足的现实也客观上增加了这种稀缺性。

作为冬奥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对话的使者,冰墩墩不仅备受国人宠爱,而且还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在中国,人们将冰墩墩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图画、剪纸、摄影等各种方式频频“出镜”,为冬奥代言。与此同时,从日本记者开启“爆买”模式并在节目中热情介绍,到捷克运动员在vlog中“秀恩爱”,再到摩纳哥亲王请求工作人员再给一个好回家送给两个孩子交差,冰墩墩在国际场合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向世界展现北京冬奥的周密筹备,向世人传递中国人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

有网友关注到: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熊猫又一次成为吉祥物。的确,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可爱的外表在世界各地俘获了大批粉丝。此外,它也被寄予了多样的文化象征,比如,黑白两色符合阴阳之道,温和样态堪当“和平使者”,大熊猫逐渐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言,成为文艺创作、对外传播的不尽源泉。作为最具识别度的文化形象,熊猫能够跨越语言代沟,直击人心。而创意团队的差异化设计,更让熊猫再次大放异彩。

时评文章2022年最新范文,时评范文500字最新(3)

近来,冰墩墩胖乎乎的身子被卡在门里、攥拳抖去身上的雪、冬奥会开幕式上开心溜溜滑等视频动图火遍全网,甚至登上热搜,不断强化大众对吉祥物的钟爱之情。实际上,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的第一个冬奥会吉祥物至今,吉祥物逐渐化静为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卡通形象,而是以捕捉有趣场景、利用动画影视等方式呈现更符合受众关注的产品,并成为一个可供互动的拟人表达、彰显创意的奥运IP。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二次传播,吉祥物也更加深入人心。

同样的中国熊猫,不同的中国故事。1990年,在“亚洲雄风震天吼”的歌声中,熊猫盼盼走进千家万户,寄托了中国体育摘金夺银的盼望,更代表了对中国人民对和平与友谊的期盼。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共同喊出的“北京欢迎你”,正是展示中国、拥抱世界的凝练表达。而冰墩墩除了象征强壮健康的体质、敦厚和善的精神外,更以冰晶外壳、彩色光环彰显科技感与未来感,以熊猫角色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向世人呈现更加自信、更加多彩的中国,连接起各国人民一起向未来的深刻认同。

从跟随嫦娥五号登陆月球,到陪伴中国探险者徒步远征“难抵极”,冰墩墩的脚步也在不断突破极限。我们期待,在获奖运动员的手中,在社交平台的界面上,在人们生活的日常,冰墩墩的陪伴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正是:

人见人爱熊猫,扮靓多彩冬奥。

04

育儿假“听起来好、休起来难”,症结在哪?燕陆2022-02-22

去请育儿假,公司以暂未执行为由不准假;想要休假,被告知需提前4周申请、证明家里无人带娃;单位出台请育儿假流程,碍于工作压力并没有人真的休假……近日,一些地方的群众在网上反映育儿假休假难。如何让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引发网友关注。

新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目前,全国至少有25个省份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多个省份新设育儿假,假期天数集中在每年5至15天,有的还明确休假期间工资、奖金、福利与在岗职工同等待遇。可以说,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到地方鼓励生娃的措施激励,更完善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养育成本高,有时间生娃、没时间带娃等等,还是不少年轻父母的烦心事。具体到育儿假上,在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省份,尚存在用人单位不配合,婴幼儿父母不敢休等情况。有企业坦言,现在婚假、产假都在延长,加上新增的育儿假,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劳动者因为担心失业、或者岗位被他人顶替,往往不会主动提出休假。能否通过制度杠杆的撬动,在有效减轻企业单位人力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父母休假育儿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是解决育儿假“看起来好、休起来难”问题的关键。

时评文章2022年最新范文,时评范文500字最新(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