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关系、人情尤其是我们文化当中所特有的“面子”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重点。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想要和他人搞好关系,就最好要懂得以这些方式去与他人交往,无论是“投其所好”还是“暗送秋波”,都不失为一种拉近彼此关系的方式。
与此同时,作为接受的一方,人们也比较认可那些通过请客吃饭等方式,在饭桌上请求自己帮助的途径,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柔和”,同时显得对方比较“了解世事”,自己也更加倾向于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对方。
在长达千百年的时间当中,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你情我愿”的自洽交往方式,与此同时这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手段,也被看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交能力。
然而,从社会交往心理学角度来看,最好的交往方式却恰恰不是请客吃饭以及送礼,而是另有其他途径。
1.深入理解他人的优点,真正成为对方的知己
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整个东亚的文化模式,都是比较讲究内敛、含蓄的,在一些意思的表达上,人们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以一些不太明显的方式透露出来。
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将彼此心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化作一种双方都能够理解的符码,以特殊的方式进行传达。这样的特点使得在一些事情上,人与人之间可以避免许多尴尬的场景,从而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交往效果。
比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以“今晚月色很美”为一种“暗号”,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喜爱之情。
当然,假如双方难以就某些内容达成一致,那么这种沟通和交往就是无效的,这种含蓄内敛反倒会成为一种“兜圈子”。
所以在社会交往过程当中,对于处在中国社会当中的我们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地了解他人,懂得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是什么,之后根据这些特长,有针对性与对方进行交往。
人都是情感动物,当他人发现自己是被对方深刻理解的时候,常常就会打开心扉,放下心底的防备。如此一来双方的关系就会“更上一层楼”。
比如著名的成语“洛阳纸贵”背后的典故:《三都赋》的作者左思原本就是一个书生,即便是写了如此佳作,也苦于无人欣赏拔擢,混迹于普通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