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经营分析一种向管理层报告的工具,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并不了解到底应该怎么做,本文从五个方面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经营分析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做经营分析的同学,总觉得自己就是个无脑的“同比、环比、目标达成比”机器,除了列KPI数据加一堆同比环比,就不知道咋下结论了。今天系统分享下,经营分析如何落地见效。
一、数据到落地,需要几步首先要清晰一点:经营分析是面向管理层报告的,推动基层落地的工具。因此经营分析本身并不直接输出一个操作级方案“诸如坐飞机空投命令:你要把机枪往前再挪100米”之类。既然是管理层看得报告,就得解决管理上的疑惑:
- 用哪些策略来实现目标?
- 需要调配多少资源?
- 执行是否到位?
- 执行结果是否满意?
相应的,输出的建议,也是管理级的:
- 是否需要调整策略?
- 是否需要增加/调配资源?
- 是否需要督促执行?
这样才能起到支持管理层决策,推动目标实现的目的。
而很多经营分报告,从第一步就出了问题:没有量化反馈经营策略,只是单纯罗列了KPI指标的同比、环比、目标达成率。然后就开始:A产品销售差3%达标,建议搞高……这种东西当然没法落地,也没法推动业务。量化策略,是深入分析,推动落地见效的第一步。
二、从量化策略开始所谓策略,就是业务开展的前后顺序,轻重缓急。比如上文提到的“A产品销售差3%”达标。如果站在产品策略的角度,就不是这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把每一个产品的涨跌列出来。而是先问:
- 这一堆产品里,哪个系列是主力,哪个是搭配?
- 主力产品里,哪个负责引流,哪个负责利润?
- 搭配产品,要和主力有多大比例交叉购买?
- 新产品是主要发力点,还是旧品的补充?
这些加在一起,才是“产品策略”。而衡量策略效果,自然也不是一款款列高了低了,而是看这些组合型判断,是否策略奏效:
- 按当前组合下,是否业绩/利润能达标
- 当前组合下,每个产品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
- 部分产品的波动,是否影响到了整体结构
如下图所示,有可能定了策略是:新品引导,爆款突破。结果发现新品没有达成预期效果,这就是整体策略失效,这个时候纠结其他商品涨跌是次要的,核心问题是怎么赶紧把新品扶起来,或者再换个新品扛线。如果不解决策略失效问题,反而分散力量去纠结每一个子产品,那最后经营效果一定不会好。台柱子都塌了,修补瓦片有啥用。
三、分析策略落地注意,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有配套行动计划和资源支持。比如主策略是:“推出3款新品作为爆款产品,支持业绩增长”。那么相应的配套工作:
- 宣传工作:新品上市宣传计划
- 促销工作:新品上市推广活动
- 产品研发:新品功能有竞争力
- 产品研发:新品毛利空间足够
- 销售工作:新品铺货、话术培训
- 管理工作:目标分解、进度监督
每一项工作都要人员、资金支持。因此相应的费用必须留足,整体的营销、推广费用占比要达到一定比例(可参考历史上爆款投入水平)。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策略这些配套工作和资源支持,是经营分析监控策略落地情况,解读策略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分析策略落地情况的时候,要一条条看:
- 资源预留是否充足
- 工作计划是否按时完成
- 关键资源投入项(比如促销、铺货、销售奖金)是否到位
- 资源使用进度 VS 目标达成进度
有了这些信息,才好结合KPI数据,解读: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策略没有实现。注意,这些原因不再是简单的“A公司进度差1%,所以要搞高”而是可以落实到具体部门负责人和部门工作,因此落地性更高(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