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基本方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23:57:19

本文的内容来自B站up主:Carol姐的会客厅(头条有同名号),我不小心翻到,把系列视频反复看了多遍,觉得讲的真好,把内容整理出来。

一、为什么要做信息收集

因为找/换新工作、当前工作研究、个人兴趣爱好,需要了解新公司、认识新行业、拓展新业务,由此开展信息收集和课题研究。

二、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一)明确研究主题

最要的就是清楚自己的研究课题主题具体是什么,越清楚越好:

一是要跟自己的客户、老板或者自己澄清主题,要尽可能明确具体要求和主题细节。

二是要重新审视研究目标和主题,从客观、第三者的视角重新考虑论证项目课题;站在客户和领导的位置再思考课题,想的比客户、老板、自己初期的要求更多一些,补充进一步思考之后的东西。

三是要找国内外专家指导,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要拿到行业内的专家信息。具体要找的专家人数、层次,接触方式可依据课题任务大小决定。

四是要搭建逻辑框架,可以借鉴网上的、同行的现有研究框架,如房子、三角形、叠加圆圈等经典图形,将课题框架搭出来,再根据框架找信息。

(二)开展案头工作

基于上述搭建的课题框架,从手上或网上的二手信息开始,启动案头工作,即初始信息的收集、整理。

第1步,找到信息源,通过bing\google\知乎\百度\微信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 、-)去查询收集资料。

第2步,分析和溯源,通过找到一篇关键文章,再查看文章引用的文章,并且遵循这条线持续回溯分析,收集到更多细节详细的资料。

第3步,资料比较验证,具体的比较研究报告中涉及的研究方式、方法、口径、范围等细节,确认信息可信度、决定采用哪个资料,刨根究底越深,做的越细越充分,报告质量越高。

这里,我想补充陈云同志“交换、比较、反复”思想方法。交互即充分调查,扎实了解实际情况、熟悉规章制度,要上下左右人员充分沟通,克服主观、心理不利影响。比较的先决条件是找到参照物、参照系,比较的最佳方法是算细账,用数据说话,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反复就是做决策不要匆忙,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往往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修正、提高,才能建立更加完整、深入的认识。反复的过程关键是能够找到犯错误或需改进的原因,充分吸收正反两方面意见,不断校正认识。通过“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

(三)梳理分析提炼

针对初始信息开展梳理、分析、提炼,这是非常繁琐、消耗而重要的一环,有两种做法可供参考:

方式一自己梳理。找个安静时间空间,按照逻辑框架把信息填进去。其中,对于信息断点,要记录下来,继续补充完善内容;对于信息矛盾点,要标注出来,继续找信息论证结论。以上断点、矛盾点是第二轮研究的起点,并在后续多轮迭代研究中解决。

方式二求助外部专家。研究的方向、锚点,非常有赖于行业专家指点帮助。最好能够找到行业中的人,或者行业中的垂直深度文章(行业中的general knowledge),作为分析提炼的依据和参照。

通过以上环节的多轮迭代,逐步完成整体研究。

三、信息收集的小技巧

(一)网上信息

1. 广泛收集二手信息,通过bing\google\知乎\百度\微信等工具以关键字收集,通过中金、中信建投、麦肯锡、四大网站、公众号等收集信息,通过投行、券商咨询公司的研报(各公司有特长)收集信息。

2. 收集宏观信息,如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报等;如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税务局等发布的信息。

3. 收集行业信息,如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机构等发布的行业消息,这些行业机构有赖于平时的积累。

4. 收集公司商业信息,在财经网站,如彭博、同花顺、万德(万得)等收集;对上市公司年报收集解读(肖星老师、张新民老师有财报解读讲解,关键是能看出门道)。

(二)人脉信息

尽可能的要找行业内的人沟通,沟通前要厘清自己的目标和问题,问到关键点,并且层层递进刨根究底,实现充分的沟通交流

1.网上的专家:一是在网上找到专业的up主、专家咨询讨论;二是通过付费信息服务,在知乎、在行、脉脉、领英等平台找到专家咨询。

2.自己的人脉:同公司的、同学校的、亲戚朋友的,认识的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人脉。积累人脉的前提有两个:多一份思考、乐于助人,当然前提都是自己甘心情愿的,不要勉强和委屈。碰上了,聊的来,加个微信留个电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四、搭建个人资料库

个人信息的宽度、广度与自己信息挖掘的努力程度息息相关。

作为职场年轻人,首先要积累个人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有两个关键举措,一是及时沉淀,把日常工作中的思考、策略以及工作中的关键点、要点、出错点,要及时记录,包括在日常学习到的工作知识要进行整理,通过文档、ppt等形成个人资料库;二是迭代输出,每次撰写分析报告、工作报告,信息要有迭代进步,要有迭代的输出,并在输出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要拓宽视野关注知识广度。扩宽视野把跨行业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可以通过灌耳音、读文章等方式,以碎片化的时间吸收外部跨行业信息,如36氪、虎嗅、what´s next等音频获取。

这里,我补充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科研论文阅读的经验分享,摘录3条:一是要关注行业领域的核心期刊,时间有限要读读文章标题、摘要,大概知道领域动态,可重点看看期刊上的新闻、视角、观点等导读文章,理解新视角、新观点的来龙去脉,把握新的研究方向;二是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论文要精读,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必须逐字逐句的读,不仅要读懂理解,还要有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读文章不要纠结具体细节障碍,要读文章的主线逻辑,要批判性阅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