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网络
这个也想靠,那个也想靠,可当“靠”字在茫茫字海里举目四顾,发现自己居然茕茕孑立、无依无靠。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既然靠字无依无靠,为何人们还喜欢说“靠山”,并常常以找到一个大靠山为骄傲——或者说长舒一口气呢?
在汉语语境里,山是个很奇特的所在。
首先山对方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无论在山南还是山北,似乎都是吉地。古代小说里,隐士往往遁入深山,人们向往的也是“找个依山傍水或山清水秀的所在”。仙人修行在深山,比如皇帝轩辕飞升,比如几位菩萨的道场都是名山大川。武侠小说里,江湖门派也多半在深山,除了丐帮、金钱帮这种大隐隐于市的帮会之外,大多数名门正派都在深山——连岛都绝少去。所以金庸、古龙小说里,占据岛的多半不是什么好人。既然山这么威风,找“靠山”也就不奇怪了。
配图来自网络
此外,靠山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早年人类是穴居动物,数千年的穴居生活早已将对山洞的依赖刻入基因的最深处。《西游记》里,孙悟空因为发现水帘洞而得福,又在“斜月三星洞”里向菩提祖师学艺而发迹。在太多的武侠、仙侠小说里,主人公都与山洞有着不解之缘。山洞,利用物理空间的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兔子洞”效应。有鉴于此,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总是“往山里跑”:厌世如此,避祸如此,躲避仇敌如此,舐伤修养亦是如此。比如当年还是布衣的左宗棠,为了躲避长毛就带着家人钻了山洞。
在冷兵器时代,山是躲避战争的最佳所在。无论是个人逃难(如桃花源记中避秦祸的战国人),还是御敌自卫,山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历代兵法中,谈及地形,都避不开一个山字。依靠大山,只要不被合围,就有很大的优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高屋建瓴、瓮中捉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或许是“靠山”一词的由来。
配图来自网络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靠字也不例外。
前文说过,靠的本意有相互支持的意思,甲乙双方宛如被围的战士般背对背共同抵御四面八方的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是助人也是自助。
可是在现代汉语里,靠字渐渐成了单方面的索取,两个原本实力相当的个体变成了一强一弱的不对称结构。原本的相互扶持、鼎力互助的意思没了,祈求对方成为救世主的意味渐浓,扶持变成了解救,互助变成了依附。
配图来自网络
于是有了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于是有了所谓的“一女善嫁,全家无忧”。
于是有了所谓的“一将善兵,满朝无虞”。
只是,万物皆有度。过了度,就是赌,就是孤注一掷。一旦依靠的人出了问题,或者自己被放弃,结果就不那么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