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做经典名言,引用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而且是那种文化丰厚的人。你可以觉得自己有文化,有文化与有思想不是一回事,文化是过去的人类创造,思想是自己的精神劳动,前者依靠学习,后者需要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否定的命题,按照人类思维规律,否定命题必然伴随着肯定命题,就是说,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背后,伴随着“己所欲,施于人”这个命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不是这样做的呢?他三岁失怙,学习俎豆之礼,就是要学习婚丧嫁娶的主持程序。他四十多岁了,还要周游列国,推行礼,推行等级制度。有了等级制度,孔子可以做合格的司仪,就有了饭碗。等级制度是他想要的,他就拼命宣扬,希望当权者推行,他一生的行为标准是“己所欲,施于人”。
季康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财富超过了周公,孔子骂季康子,不能忍受季康子。按照等级制度,季康子只能舞四佾,舞八就违背了礼,你也不能比地位高的人富裕,纽约市长乘地铁上班也是违背礼的行为,孔子知道了肯定要大骂的。
别人怎么做,跟你孔子毛关系没有,你的欲,你的不欲是你的事情,与他人联系起来是操蛋的想法,你自己累,也牵连他人一起累。
从孔子的实际行动看,他真正做的是“己欲,则施于人”,他要借助强权推行他的主张,就是说,你不接受他的欲,强权迫使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