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06:56:34

造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句(1)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那么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也许秋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条,冷寂,但其实它并不单调,秋天也有五彩斑斓的美,甚至,不逊色于春天。让我们来看看,秋天都有哪些丰富的色彩吧。

秋天,最令人舒心的,是碧空的碧,辽阔,澄清,悠悠,足以让人放下一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自古以来,人们遇到秋天,总是感到悲伤寂寞,诗人却觉得,秋天更胜过春天。看那晴朗的天空下,一只白鹤潇洒地冲入云霄,便将诗人的诗情引到碧蓝的九天了。秋日碧空,便是秋天最美的背景了,更不要说其他。

秋天虽来到人间,但青山并未老去,宁静中仍透着迷人的生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对秋天的热爱,可不是白说说的,在秋天,他毫无伤感,而是快快乐乐地,到处游山玩水,好不自在。洞庭的山水,真是太美了,尤其是到了晚上,湖光山色在皎洁月光的映衬下,相得益彰,美丽而神秘。清澈无水的潭面,明亮得就像不需磨拭的镜子。远远地望着洞庭山水,一片碧色,青翠的 洞庭山屹立在泛着银光的洞庭湖上,就像是白银盘里放了一只青螺,真是养眼啊。

造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句(2)

秋山虽青翠,比起从前,却又添了苍苍之色,有了季节之感。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渐渐变得郁郁苍苍,秋水缓缓地向远处流去。傍晚时,诗人倚在柴门之外,迎着秋风听树上的蝉鸣。夕阳从渡头那边落下去了,村子里飘散着一缕炊烟。此时又遇到斐迪喝醉了,在五柳先生般的诗人面前狂歌乱舞,令人忍俊不禁。这田园生活,这纯真的情感,真让人羡慕。

秋山翠绿,是因为树木仍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啊。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宵,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南窗外有一棵孤松,枝繁叶茂。清风不时摇动它的枝条,看起来是多么潇洒惬意啊。松树青翠怡人,阴凉处也生满了颜色深深的青苔,秋天的云烟好像也被它染上了碧色。什么时候它才能长到云霄之上,巍然挺拔呢?无论哪一个季节,松树都不会改变青绿之色,只怕真长到云层里,连云也会变成绿色的呢。

造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句(3)

秋山秋树皆绿,那么秋水又是什么颜色呢?秋水分外清,分外亮,本是无色的,但也可以随时变幻出另外的色彩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傍晚的江面,实在动人。一道残阳慷慨地铺在水面,闪烁不已,波光粼粼,一半的江水是明艳夺目的红色,另一半未被夕阳映照的,则是深深的碧色,江水明暗涌动,但这是最后的绚烂了。九月初三的夜晚最是可爱,并不很冷,但晶莹的露水像珍珠,而弯弯的月儿像精巧的弓。

月光,给秋天的夜晚带来了温柔,白白的月光让人欢喜,也让人忧愁。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月光照着庭院,地面如同铺了一层白霜,乌鸦栖息在树丛里,夜露湿冷,染湿了桂花,香气幽幽飘散。今夜人们都抬头仰望空中明月,不知道秋思落到了谁家?白色月光,那是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啊。

造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句(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