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想要的话就来拿吧!
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老板给出明确的上升通道和激励制度,员工的工作热情永远用不着担心。
当时老秦人作战的热情高涨到什么程度呢?
《商君书》里记载“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老百姓听到要打仗,居然相互庆贺。
纵横家张仪在忽悠人的时候也说过,“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契人头,右挟生虏。”
虽然张仪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出来的话要打个折扣听,但应该是基于事实的,要不然也忽悠不住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在战场上遇见这样自带“狂暴光环”的敌人,六国的士卒还会剩多少的士气?
有朋友会问,这个VIP体系也不是商鞅首创啊,之前“李悝变法”的时候,魏国的魏武卒也是这一套啊,给土地、给待遇、免赋税,也是很不错的激励机制。
没错,魏武卒的机制确实是开战国之先河,雄厚的财力和明确的激励让魏武卒迅速成为战国前期第一强兵。
不过这个机制有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魏武卒的待遇是终身制的。即使士卒已经阵亡,其家属依然可以继承这些福利待遇。
久而久之,赏赐给魏武卒的土地越来越多,不用交赋税的户数越来越多,而魏国整体的土地却没有增加多少。魏国的经济和财政情况,就被这越来越沉重的支出给拖垮了。
所以,商鞅在前辈李悝的基础上,既抛出了二十等爵的方案,同时又打了三个补丁,避免重蹈魏武卒的覆辙。
商鞅:我的军功爵制可是有补丁的
3、商鞅的三个补丁补丁一:爵位降阶继承
在商鞅的体系中,士兵立功挣下的爵位如果传给儿子继承,其爵位等级是要下降的。换句话说,不允许有人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
这一点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消除了魏武卒一直没有解决的隐患。
魏武卒不仅可以分到一百亩土地,家里还可以免税、免徭役。而且这土地给了就收不回来,会被一代一代传下去。
刚组建魏武卒之时,魏国处于快速扩张期,加上李悝变法的“尽地力之教”,可耕种土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这种“分蛋糕”的方式还看不出什么问题。
可魏国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段“红利期”,随着魏国遭受齐国、秦国的两面夹击,魏武卒的有生力量接连遭受重创。
这下子就很尴尬,原先分出去的土地已经收不回来,也没有税收。而新招募的魏武卒又得按照老规矩分土地,魏国又没有那么多土地去分。
结果魏武卒就变成了魏国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战国初期的活力靓仔硬生生被生活熬成了油腻大叔。
商鞅把这些教训看在眼里,当然不会重蹈覆辙。土地可以给,但功劳是谁挣下的,这些待遇就归谁。如果到了儿子这一辈没有立下功劳,那么就不能再享受这样的待遇,之前的土地秦国是可以收回去的。
有没有例外?有!如果士卒在战场上阵亡,爵位是可以保持不变的。这也算是对士卒英勇作战的一项奖励。
对于秦国而言,这样的设定可谓非常关键,从根本上杜绝了魏武卒的窘境。
秦国的百姓想要爵位,就必须上战场立功;想要长久地保住爵位,就要一代一代地上战场,不断地为秦国开疆拓土,让秦国用最小的代价保持着士卒高水准的战斗力和战斗热情。
二十等爵让秦军长久保持着战斗热情
补丁二:可上可下,军功核实,末位淘汰
好的公司应该是能者上、庸者下,有罚有赏。商鞅的二十等爵也是如此,并不是封赏完了就一劳永逸,而是会持续进行考核。
如果继续获得战功,可以将爵位继续提升;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指标任务,则将官们将会受到惩罚,轻者爵位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将爵位取消。
《商君书》: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斩首二千,则盈论。…………陷队之士,面十八人。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不能死之,千人环,规谏,黥鼼于城下。
对于将官有考核,对于普通士卒也是一样。为了防止有人在战场上划水不出力,商鞅设计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末尾淘汰制”。
战斗过程中,尤其是攻城战,每支小部队都有各自的作战任务,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进度都会很明确。率先完成的算头功,落在最后的人就记录为“末等”。如果出现两次“末等”记录,那么就会被放弃掉。
《商君书》:先已者当为最启,后已者訾为最殿。再訾则废。
至于说这个放弃怎么去理解,大家就见仁见智了。反正以商鞅酷烈的性格,被末位淘汰的人恐怕下场不会太好。
而且为了防止士卒为了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所有的首级都会公示三天,如果没有人提出质疑,才会计算为战功。相关的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没有落实到位,县里的官吏们会被撤职问罪。
《商君书》: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其县四尉,訾由丞尉。
意思就是告诉士兵们:老老实实上战场砍人,别动歪脑筋,立下的功劳用不着担心,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
这个补丁一打,好家伙,从将军到士卒,没有一个敢偷懒的。
明晃晃的KPI考核放在这,完成得好有奖,完成得不好受罚。如此鲜明的对比,让秦军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
兄弟们,为了KPI,冲啊!
补丁三:高阶爵位难拿
一个首级,升爵一级,得一顷土地,有九亩地盖房子。那么努努力,上战场砍二十个人,不就可以升到列候,走上人生巅峰了?
如果您真这么觉得,那只能说too young,too simple了。
充一元能够升到VIP1,那要升到VIP20,会只需要二十元吗?
要是秦国的爵位按照这么简单的算法来执行,那么多来几个像关羽、张飞这样的猛人,运气好的话,一场战斗就可以顺利毕业。
那很快秦军里面都是满级号了,又哪里来如此多的土地去分呢?
注意哦,商鞅是说了升到VIP1要一个首级,可没说再往上也是这么算哦。
在商鞅的VIP会员体系中,有一个关键的词叫“盈论”,意思就是每一场战斗,获得的功劳是有上限封顶的。
例如每一百名士卒,由一位“百人将”统领。一场战斗下来,如果这一百人能够获得33个敌人的首级,就算“盈论”,也就是经验条拉满,所有人可以升爵一级。
那为什么是33这个数字呢?
因为通常制定作战任务的时候,要考虑人数对等的原则,将军们不会让一百人去正面对抗一千人。
所以这一百人的对手,人数也基本上是一百人左右。
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战损比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33人左右,就会面临士气崩溃的情况,必须要撤退了。
换句话说,要想完成升级,一场战斗的结果必须是大胜,要将敌人彻底打崩才行。
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两国交战,双方都是正规军,都会有系统性的日常训练和精良的武器装备。
虽然秦军的战斗力是战国公认的最强,但要形成这样的碾压局,还是很难得的。
战场上像电视剧里那样一刀一个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
小分队有指标,放眼到整个战场,对于指挥的将领来说同样有KPI考核。攻城战能够获得首级8000以上,或者野外战斗能够获得首级2000以上,就算是“盈论”,全体都能升爵一级,否则免谈。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人来做参照,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这位大哥戎马一生,战绩彪炳,获得的首级接近百万。那他爵位的情况怎么样呢?
白起在史书中出场的时候,爵位是左庶长,后来累积战功升到大良造,获得称号“武安君”。这段升迁用了多久呢?差不多16年!
以白起的军事天赋尚且需要这么多的时间,换成其他人又需要多久?